[AIDDES 傳承與創新] 在機制之前,先理解生命:中醫對 IgG4-RD 的另一種回答
一、醫學的呼吸:在傳承與創新之間
醫學從來不只是技術的累積,而是文明的回聲。
每一代醫者都在回答同一個問題——「什麼是健康,什麼是疾病?」
而這個問題,從古至今,始終沒有標準答案。
在今日這個人工智慧與精準醫療蓬勃的年代,
我們可以追蹤每一個基因突變、描繪每一條訊息傳導途徑,
卻仍無法完整說明「為什麼有些人會生病,而有些人不會」。
我們知道疾病的起點,卻不一定能理解失衡的起源。
因此,傳承與創新在醫學中,並非彼此衝突的概念,
而是同一呼吸的兩個方向——
傳承,是向內回望,回到「醫者何為」的根本;
創新,是向外探索,讓古老的智慧用現代語言重新發聲。
AIDDES Lab 的誕生,就是在這樣的思考裡萌芽。
我們希望從病人出發,走向整合醫療的未來;
希望讓中醫不只是歷史的遺產,而是醫學思辨的另一種邏輯。
傳統醫學的語言,並非過時,而是尚未被現代科學完全理解。
我們所做的,就是翻譯——把氣機、陰陽、五行,
轉化為「可測量的生理變化」與「可驗證的臨床模型」。
二、IgG4-RD:一場橫跨免疫與平衡的醫學對話
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種跨越免疫學、纖維化與全身性炎症反應的疾病光譜。
它的臨床表現多樣——從胰腺、唾液腺到腎臟、肺臟,幾乎可以侵犯任何器官。
西醫學界花了二十年時間,逐步釐清它的發病機制:
Tfh2 細胞的失衡、IL-4/IL-10 的訊號過度、IgG4 抗體的異常切換、
再加上纖維母細胞活化與膠原堆積,
構成了這個複雜的「免疫耐受崩解」圖景。
然而,當我閱讀所有這些機制時,內心卻浮現另一個更根本的問題:
在免疫失衡之前,人體的「整體狀態」發生了什麼?
這些變化,是不是早在細胞與分子層次之前,就已經被氣機與代謝的節奏所預示?
Western medicine defines the pathway.
We, from integrative TCM, define the state transition that precedes the pathway.
That’s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of TCM science.
西醫描繪的是疾病的路徑與因果,
而整合中醫思維,關注的是走上那條路之前的「狀態轉化」。
那是病理尚未顯形、氣機初動之處——
也是中醫科學能提供給世界的獨特洞見。
在這個階段,中醫所觀察的「偏移」,
並非分子層級的變化,而是生命動能的失衡——
陽不化氣、陰不藏精、脾不運、肝不疏。
這些看似抽象的語言,其實描述的是
人體如何由調和走向紊亂、由自我修復轉為持續消耗的過程。
三、在機制之前,先理解生命
現代醫學善於解釋「疾病如何發生」,
但整合中醫問的是「為什麼會走向疾病」。
這不只是哲學問題,而是臨床最實際的問題。
許多自體免疫疾病並非突發,而是緩慢地形塑於歲月與壓力之中。
當人長期處於「心勞」、「氣鬱」、「內耗」的狀態,
神經免疫軸開始改變、下丘腦–腎上腺軸反覆激發、
交感系統過度活化,副交感神經難以恢復平衡。
這一切在中醫的語言裡,稱為「氣機逆亂」、「陰陽失調」。
Before mechanisms, there is movement.
Before pathology, there is imbalance.
That is where TCM begins.「機制之前有運化,病理之前有偏移,
而中醫,正從那裡開始。」
這句話是整合醫學最核心的哲理。
因為每一個疾病的起點,其實是失衡的瞬間——
那是一個「狀態轉折點」,而非「單一事件」。
當我們學會在臨床上察覺那個轉折,
醫學不再只是干預,而成為調和與導引。
四、AIDDES:讓中醫的語言被世界聽懂
AIDDES Lab 的研究從乾燥症(Sjögren’s syndrome, SJS)與乾眼症(Dry Eye Syndrome, DES)出發,
逐步建立出一個整合中醫與現代醫學的研究平台。
我們進行多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
如針刺 GB20(風池)與 BL2(攢竹)的 ACUDES 研究,
中藥複方「春雨清化飲(TBDESJS)」的臨床應用,
同時收集 HRV、自律神經變化、睡眠與心理壓力指標,
並結合外泌體(exosome)、miRNA 與蛋白質體分析,
以多層次方式描繪中醫介入下「氣機—神經—免疫—分子」之間的關聯。
更重要的是,我們嘗試讓中醫的語言被現代科學聽懂:
當古人說「肝氣鬱結」,我們用 HRV 去量化;
當經典記載「心腎不交」,我們觀察睡眠相位與副交感活性;
當治法強調「滋陰潛陽」,我們分析細胞外囊泡 miRNA 的轉錄變化。
這樣的工作不是單純的「驗證」,而是「轉譯」。
因為真正的科學,不是排斥不同語言,而是尋找共同真理。
而這,就是 AIDDES Lab 的核心使命:
讓中醫說出現代醫學聽得懂的語言,
也讓現代醫學重新理解什麼是「未病先防、治未病」。
五、理解疾病,更是理解人
AIDDES 的研究,不只是為了發表論文或開發產品,
而是為了讓我們重新學會「看見」。
每一位病人都是一本教科書,
他們的痛苦、焦慮、努力、復原,
都是醫學教育中最真實的教材。
在看似冷靜的實驗數據之下,
其實藏著人類生理與情感的交織——
而中醫正是那種能看見「交織」的醫學。
當我們重新看見生命的節奏、情緒的流動、環境的干擾,
我們就更能理解:醫學不只是修復身體,
更是讓人重新與自己和解的過程。
六、結語: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AIDDES 的路,沒有捷徑。
我們在整合、在摸索、在試圖建立一個
能連接傳統與現代、臨床與科研的橋樑。
我們深信,中醫的精神,不在於背誦經典,
而在於「觀變」——觀氣機之變、觀人心之變、觀生命之變。
而醫者的使命,也不只是治病,更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路是人走出來的。
沒有路,就走看看;
走久了,就會有路,就會有人跟隨。
這條路,也許孤獨,也許艱難,
但它是屬於這個時代、屬於中醫、屬於未來醫學的路。
#AIDDESLab #整合醫學 #中醫科學 #IgG4RD #Autoimmunity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您的寶貴意見,張清貿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