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新聞雜誌文章報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新聞雜誌文章報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新聞][潮健康] 對抗「長新冠」曙光? 國內研究曝:Omega-3脂肪酸起到「8種正向作用」

 對抗「長新冠」曙光?  國內研究曝:Omega-3脂肪酸起到「8種正向作用」

對抗「長新冠」曙光? 國內研究曝:Omega-3脂肪酸起到「8種正向作用」


篇名:Long COVID and long chain fatty acids (LCFAs): Psychoneuroimmunity implication of omega-3 LCFAs in delayed consequences of COVID-19

期刊: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IF=19.227)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889159122000952


潮健康/編輯部


長新冠影響人體神經、精神系統?   醫師曝4大潛在成因


長新冠影響人體神經、精神系統?   醫師曝4大潛在成因

隨著疫苗普及、總體免疫力增強、以及藥物治療跟進下,雖然以Omicron為主的全球疫情日漸獲得控制,但仍有不少患者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的現象。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醫師指出,即使感染新冠肺炎並無「器質性」的後遺症,仍有不少康復者長期飽受疲勞、焦慮憂鬱、全身疼痛等後遺症所苦。


「光是施打第2、第3劑疫苗,就有許多接種者的慢性疼痛、頭痛、神經、骨骼、關節舊傷等問題復發,延長發炎反應的症狀,持續長達數週至數月。」


另外,光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鈞百醫師也表明,長新冠引起的神經系統併發症,其機轉可能為多項因素共同導致,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因感染導致的長期組織損傷;持續性的全身發炎和氧化壓力;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和凝血系統調控不良、以及免疫失調、神經傳遞物質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功能異常;甚至是長新冠產生的社會心理壓力等都有顯著影響。


對抗長新冠新曙光!    國內研究曝:「Omega-3」起到8種正面作用


對抗長新冠新曙光!    國內研究曝:「Omega-3」起到8種正面作用

以現今營養醫學在安全性逐漸廣為接受;以及不斷累積的科學證據之下,其亦於神經領域的介入與預防佔有一席之地。如魚油(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在新冠病毒感染的不同階段,對於免疫系統、炎症、氧化壓力和心理神經免疫可能有機轉調節的作用;亦有抗凝血、平衡血管內的收縮素轉化酶、抵抗病毒入侵等潛在效果。


近期蘇冠賓醫師、楊鈞百醫師與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主任張清貿醫師,共同發表《新冠肺炎長期症狀和長鏈脂肪酸:Omega-3長鏈脂肪酸在COVID-19延遲後遺症中的心理神經免疫效果》論文,藉由探討Omega-3在新冠病毒感染的不同階段,對於免疫、炎症、氧化壓力和心理神經免疫造成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Omega-3透過減少促炎細胞激素、改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與脂質調節神經物質的傳遞,以改善情緒和神經認知障礙。此外,Omega-3及其代謝物如促分解素介質(SPMs),已被證明具有免疫調節功能,可加速清除慢性炎症和恢復組織恆定的過程,為長新冠症狀提供了嶄新的治療前景。


Omega-3抗發炎效果獲肯定 醫:為後遺症患者提供嶄新方向

蘇冠賓醫師表示,該論文從動物研究、人體臨床試驗和流行病學研究獲得的數據,以解釋Omega-3如何對抗長新冠帶來的後遺症,以及神經、精神併發症中扮演的角色。


楊鈞百醫師也說明,Omega-3與其生物活性代謝物,除了通過與磷脂代謝交互作用,將磷脂轉換為抗發炎代謝物以保護、修復大腦之外,還可以改善氧化壓力和免疫失調、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和凝血功能的適應障礙,以及因健康、社會生活、財務變化所帶來的社會心理壓力等。


儘管Omega-3具有上述潛在效果,但研究結果仍需更多的流行病學、實驗性和臨床隨機試驗加以測試與驗證。不過,蘇冠賓醫師強調,該篇回顧性文章提出的資訊,可作為探討Omega-3對於長新冠症狀的預防與效力,以及提供對新冠確診者治療與預防的一個新方向。

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

乾眼症怎麼辦?除了點人工淚液,中醫建議最佳睡眠時間:感謝天下雜誌介紹張清貿科主任的修格蘭氏症中藥研究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9654

乾眼症怎麼辦?除了點人工淚液,中醫建議最佳睡眠時間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主任張清貿等人2021年9月發表在《藥理學疆界(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的臨床試驗則發現,以甘露飲、桑菊飲及血府逐瘀湯等3個方劑組成的藥物,發揮養陰、清熱、活血的效果,有助增加淚液,改善修格蘭氏症候群。


2022年4月3日 星期日

北榮研究發現「整合中西醫療法可降低紅斑性狼瘡患者併發狼瘡腎炎之風險」,慢性腎臟病如果有在看中醫的,存活率較高,如果完全沒有看中醫的,存活率是比較低的。司長說的這篇是我做的,司長有看我PAPER阿~~~~

 



媽我上新聞了~~~


司長說的這篇是我做的,司長有看我PAPER阿~~~~


過去中藥曾經被質疑有傷腎之虞,不過已有更多研究證實,妥善的中醫藥介入反而有助於控制慢性腎病。


黃怡超表示,「北榮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如果有在看中醫的,存活率較高,如果完全沒有看中醫的,存活率是比較低的。」


高榮研究也應證了北榮研究,有服用健保給付的中醫濃縮顆粒劑,慢性腎臟病惡化的機率是比較低的,有接受中醫調理的慢性腎臟病病人死亡率也比較低。


http://tcmcmc.blogspot.com/2017/02/integrative-therapy-decreases-risk-of.html

[論文發表] Integrative therapy decreases the risk of lupus nephriti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population-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整合中西醫療法可降低紅斑性狼瘡患者併發狼瘡腎炎之風險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6144136?fbclid=IwAR1ROWx4fagSl0UVC-j9TuISbe4DoDL_Pqtwa33RWcSLnhuJQJ2VK4PTFTc

中藥進軍國際 衛福部:這款草藥可望通過美國FDA核准


2017年10月4日 星期三

[專欄採訪] 2017 榮總人 394 -科學化現代醫學語言證實中藥改善眼乾口渴-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張清貿主治醫師



科學化現代醫學語言證實
中藥改善眼乾口渴

口述: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主治醫師 張清貿 / 整理:吳佩芬

中醫研究不再專注於臨床療效,本院傳統醫學部主治醫師張清貿博士論文研究參與總主持人張恒鴻教授進行的修格蘭氏症生技醫藥國家型研究計畫中,打算從臨床療效,擴及到藥物機轉、基因表現,證實中藥確實可改善自體免疫疾病修格蘭氏症眼乾及口渴症狀,該項研究計畫已邁入第三年。張清貿醫師表示,目前已有初步成果證實中藥可增加淚液分泌,研究團隊並在今年5月通過新一期生技醫藥國家型研究計畫,將探討前期研究之受試者服中藥後免疫調控及抗發炎的基因表現。
目前為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的張清貿,所參與的這項國家型研究計畫研究團隊都是大有來頭,包含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長張恒鴻教授(紅斑性狼瘡中醫研究專家)、國立陽明醫學大學教授借調到馬偕醫學院校長魏耀揮教授(粒線體研究專家)、長庚大學中醫系潘台龍教授(蛋白質體學研究專家)。

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壹週刊 No.735《健康壹點通》:你累了嗎慢性疲勞壓垮人 - 振興醫院中醫科施柏瑄醫師


多按穴道 鬱證虛勞 
振興醫院中醫師施柏瑄說,慢性疲勞分布於中醫「鬱證」「虛勞」「疲乏」「不寐」,都因飲食起居習慣不佳、勞役過度有關,長時間精神心理壓力及過度勞累,再加無適度的飲食及休息,造成心肝火旺、肝腎不足、氣血虧虛、氣陰兩虧等,這些問題必需由中醫師把脈來調整,但倒是平常頭昏想睡,可按一下穴道醒目。

2015年7月3日 星期五

頭痛、噴嚏、流鼻水 小心冷氣病上身 - 振興醫院中醫科施柏瑄醫師



中醫緩解冷氣病的不適
從中醫觀點來看,當人從又熱又黏的戶外匆匆跑進冷涼的室內,沒一會兒就出現流鼻水、打噴嚏、鼻塞等類似感冒症狀,振興醫院中醫師施柏瑄說,這恐怕就是寒、熱夾擊的「冷氣病」。
事實上,中醫並沒有「冷氣病」這樣的用語,其病理比較像古人所說的「夏月貪涼,起居不慎」,亦可稱為「陰暑」,也就是因為現代科技發達後,不論所處的辦公場所、居家空間等地方,大都是冷氣空調環境因而容易致病。臨床上,考生、業務員、久坐冷氣房中午外出覓食上班族等生活型態的人,較常發生冷氣病的不適症狀。
台灣夏季高溫多雨,屬於暑濕環境,易導致濕熱、內蘊脾胃的體質,這時如果「貪涼」吹風、吹冷氣,就易讓外在寒邪,入侵到我們的皮膚裡;而面對外在環境的冷熱變化,皮膚會有一套開洩或緊閉的調節機制,皮膚紋理緻密,開合有度,才能抗禦外邪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