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到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想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內傷學說講記:李東垣內傷學說的臨床構建》。這本書由高建忠教授撰寫,屬於「中醫師承學堂」系列之一。整本書以講學的方式呈現,語氣親切、層次分明,彷彿老師在台上講課,讀者在台下隨著問題一步步思考、理解。
我特別喜歡它的講述方式,和我上課時的節奏非常接近:一層一層漸進,一次解決一個問題,再接續下一個問題。每個章節都是一個臨床與理論的交會點,從問題出發、以方藥落腳,讓「經典」不只是被背誦的知識,而是能被臨床思辨重新喚醒的智慧。
我之所以會用這樣的方式帶學生,也是在延續我的博士班指導教授張恒鴻教授帶我們走的路:從研究到論文,從論文到臨床,最後落到實踐,步步相扣、循序漸進。先把問題說清楚,再選對方法;先做出可重現的結果,再寫成可被同行檢驗的論文;把證據帶回病房與門診,轉成可操作的處置流程與衛教;最後用臨床回饋修正研究問題,形成下一輪更聚焦的探索。在教學門診,我也會要求學生照這個節奏:先界定病因、病機、病位與方證,再用病例驗證辨證要點,課後可以把決策流程改進看診SOP,未來就可以建立追蹤資料庫。這樣的訓練不靠灌輸,而是讓學生親手走完「問題→方法→證據→決策→回饋」的閉環,學會把經典與臨床真正接起來。
這一章〈第三講:從四君子湯到補中益氣湯〉是全書《內傷學說講記》中最具承先啟後意義的一章,作者高建忠在此以李東垣(李杲)的臨床思辨為主線,講述「補中益氣湯」的形成脈絡與理論根基,並揭示從張元素、劉完素到李東垣一脈的學術演進。
一、章節主題概述
-
補中益氣湯的歷史淵源與演變
-
李東垣如何從「脾胃為後天之本」推演出補中益氣湯
-
臨床上氣虛下陷、清陽不升的治法核心
二、重點內容導讀
-
小建中湯:偏於補虛緩急
-
小柴胡湯:偏於和解升降
-
補中益氣湯:補而兼升,為「內傷脾胃虛陷」之要方
臨床辨證時須區分「單純氣虛」與「中氣下陷」,若僅氣虛無陷,用四君子湯即可;若氣虛兼陷,須用補中益氣湯。
三、章節重點整理表
主題 |
核心觀點 |
臨床啟示 |
病機基礎 |
內傷脾胃 →
氣虛下陷 |
百病由中氣不足起 |
方藥演進 |
四君子湯 →
補中益氣湯 |
補氣中寓升提 |
治法理論 |
補中有升、升中有補 |
氣升則陽舉、陰自降 |
臨床應用 |
勞倦傷脾、久病下陷 |
提升中氣、固護臟腑 |
理論延伸 |
補中益氣湯 → 調中益氣湯 |
東垣學派思想演化的標誌 |
四、導讀總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您的寶貴意見,張清貿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