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E4%B8%AD%E9%86%AB%E4%B8%8D%E5%82%B3%E8%AA%AA/61581734425539/
中醫系的中醫師教師團隊來協助回答生活中的疑難雜症囉~
本系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際宣傳辦公室攜手合作
打造中醫迷思破解,歡迎踴躍觀看。
節目將每周更新 敬請期待~
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E4%B8%AD%E9%86%AB%E4%B8%8D%E5%82%B3%E8%AA%AA/61581734425539/
中醫系的中醫師教師團隊來協助回答生活中的疑難雜症囉~
本系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際宣傳辦公室攜手合作
打造中醫迷思破解,歡迎踴躍觀看。
節目將每周更新 敬請期待~
今天翻到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想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內傷學說講記:李東垣內傷學說的臨床構建》。這本書由高建忠教授撰寫,屬於「中醫師承學堂」系列之一。整本書以講學的方式呈現,語氣親切、層次分明,彷彿老師在台上講課,讀者在台下隨著問題一步步思考、理解。
我特別喜歡它的講述方式,和我上課時的節奏非常接近:一層一層漸進,一次解決一個問題,再接續下一個問題。每個章節都是一個臨床與理論的交會點,從問題出發、以方藥落腳,讓「經典」不只是被背誦的知識,而是能被臨床思辨重新喚醒的智慧。
我之所以會用這樣的方式帶學生,也是在延續我的博士班指導教授張恒鴻教授帶我們走的路:從研究到論文,從論文到臨床,最後落到實踐,步步相扣、循序漸進。先把問題說清楚,再選對方法;先做出可重現的結果,再寫成可被同行檢驗的論文;把證據帶回病房與門診,轉成可操作的處置流程與衛教;最後用臨床回饋修正研究問題,形成下一輪更聚焦的探索。在教學門診,我也會要求學生照這個節奏:先界定病因、病機、病位與方證,再用病例驗證辨證要點,課後可以把決策流程改進看診SOP,未來就可以建立追蹤資料庫。這樣的訓練不靠灌輸,而是讓學生親手走完「問題→方法→證據→決策→回饋」的閉環,學會把經典與臨床真正接起來。
這一章〈第三講:從四君子湯到補中益氣湯〉是全書《內傷學說講記》中最具承先啟後意義的一章,作者高建忠在此以李東垣(李杲)的臨床思辨為主線,講述「補中益氣湯」的形成脈絡與理論根基,並揭示從張元素、劉完素到李東垣一脈的學術演進。
補中益氣湯的歷史淵源與演變
李東垣如何從「脾胃為後天之本」推演出補中益氣湯
臨床上氣虛下陷、清陽不升的治法核心
小建中湯:偏於補虛緩急
小柴胡湯:偏於和解升降
補中益氣湯:補而兼升,為「內傷脾胃虛陷」之要方
臨床辨證時須區分「單純氣虛」與「中氣下陷」,若僅氣虛無陷,用四君子湯即可;若氣虛兼陷,須用補中益氣湯。
主題 |
核心觀點 |
臨床啟示 |
病機基礎 |
內傷脾胃 →
氣虛下陷 |
百病由中氣不足起 |
方藥演進 |
四君子湯 →
補中益氣湯 |
補氣中寓升提 |
治法理論 |
補中有升、升中有補 |
氣升則陽舉、陰自降 |
臨床應用 |
勞倦傷脾、久病下陷 |
提升中氣、固護臟腑 |
理論延伸 |
補中益氣湯 → 調中益氣湯 |
東垣學派思想演化的標誌 |
〈Talk 太爆炸 阿太老師的Podcast〉
EP49|傷寒論、藥膳雞到科學中醫之路 ft. 中醫系 張清貿老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eoWtAra0lQ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9-%E5%82%B7%E5%AF%92%E8%AB%96-%E8%97%A5%E8%86%B3%E9%9B%9E%E5%88%B0%E7%A7%91%E5%AD%B8%E4%B8%AD%E9%86%AB%E4%B9%8B%E8%B7%AF-ft-%E4%B8%AD%E9%86%AB%E7%B3%BB-%E5%BC%B5%E6%B8%85%E8%B2%BF%E8%80%81%E5%B8%AB/id1776177201?i=1000731970862
有幸受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理學院陳俊太院長的節目,〈Talk 太爆炸 阿太老師的Podcast〉第49集節目,聊主題 〈傷寒論、藥膳雞到科學中醫之路〉。
一開始其實超緊張,畢竟是第一次上Podcast,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幸好阿太老師非常風趣幽默,氣氛一下子就放鬆下來,聊著聊著就變成一場很自然又充滿笑聲的對談。
我們談到我為什麼選擇念中醫、學生時期參加社團的趣事,到後來踏入中醫現代化研究的過程;也聊到中醫藥膳怎麼操作、AI 和精準醫學如何與中醫結合,以及面對研究瓶頸和時間壓力時,我是怎麼調整心態的。
整集錄下來像是一趟回顧與分享,也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
中醫其實不只是古老的醫學,而是一門可以和現代科技並行、帶著溫度走進生活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