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Facebook] 中醫不傳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中醫系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際宣傳辦公室攜手合作

 


[Facebook] 中醫不傳說

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E4%B8%AD%E9%86%AB%E4%B8%8D%E5%82%B3%E8%AA%AA/61581734425539/

中醫系的中醫師教師團隊來協助回答生活中的疑難雜症囉~

本系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際宣傳辦公室攜手合作

打造中醫迷思破解,歡迎踴躍觀看。

節目將每周更新 敬請期待~

EP1 |中醫不傳說|天天喝補湯真的好嗎?中醫師揭開進補迷思 || TCM not Myth| Is It OK to Drink Tonic Soup Every Day?

 

EP1 |中醫不傳說|天天喝補湯真的好嗎?中醫師揭開進補迷思 || TCM not Myth| Is It OK to Drink Tonic Soup Every Day?
主題|平常可以吃補湯嗎?
來賓|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中醫系 張清貿老師
製作單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際宣傳辦公室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中醫系 聯合製作
Topic|Can you take tonics or tonic soup regularly?
Guest|Dr. Ching-Mao Chang,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YCU
Produced by|NYCU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and Outreach × NYCU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一到季節轉換,大家就開始問:
「是不是該進補一下?」
「補湯天天喝可以嗎?」
「補錯了會不會反而傷身?」
這集請到中醫系張清貿老師,帶大家破解補品迷思!
原來進補不是越多越好,中醫講求的是──平衡與體質調理。
補錯方式,不但沒效果,還可能讓身體「上火」!
When the season changes, everyone starts wondering:
“Should I start taking tonic soup?”
“Is it okay to drink it every day?”
“Can over-supplementing actually harm my body?”
In this episode, Dr. Ching-Mao Chang clears up the biggest myths about tonics!
He explains that more isn’t always better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ocuses on balance and individualized body types.
Taking the wrong kind of tonic may not help at all — it might even cause your body to “overheat.”
💡 想知道:
✔ 誰適合喝補湯?
✔ 哪些狀況要小心?
✔ 怎麼補才安全又有效?
👇 張老師一次幫你說清楚!
💡 Want to know:
✔ Who should (and shouldn’t) drink tonic soup?
✔ What warning signs to watch out for?
✔ How to supplement safely and effectively?
👇 Dr. Chang breaks it all down for you!
📩 想了解更多中醫知識?
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們你最想知道的中醫問題,
下一集也許就是你想問的主題!
📩 Curious about other TCM topics?
Tell us in the comments what you’d like to know —
your question might be featured in our next episode!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書籍導讀] 《內傷學說講記:李東垣內傷學說的臨床構建》-高建中



今天翻到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想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內傷學說講記:李東垣內傷學說的臨床構建》。這本書由高建忠教授撰寫,屬於「中醫師承學堂」系列之一。整本書以講學的方式呈現,語氣親切、層次分明,彷彿老師在台上講課,讀者在台下隨著問題一步步思考、理解。

我特別喜歡它的講述方式,和我上課時的節奏非常接近:一層一層漸進,一次解決一個問題,再接續下一個問題。每個章節都是一個臨床與理論的交會點,從問題出發、以方藥落腳,讓「經典」不只是被背誦的知識,而是能被臨床思辨重新喚醒的智慧。

我之所以會用這樣的方式帶學生,也是在延續我的博士班指導教授張恒鴻教授帶我們走的路:從研究到論文,從論文到臨床,最後落到實踐,步步相扣、循序漸進。先把問題說清楚,再選對方法;先做出可重現的結果,再寫成可被同行檢驗的論文;把證據帶回病房與門診,轉成可操作的處置流程與衛教;最後用臨床回饋修正研究問題,形成下一輪更聚焦的探索。在教學門診,我也會要求學生照這個節奏:先界定病因、病機、病位與方證,再用病例驗證辨證要點,課後可以把決策流程改進看診SOP,未來就可以建立追蹤資料庫。這樣的訓練不靠灌輸,而是讓學生親手走完「問題→方法→證據→決策→回饋」的閉環,學會把經典與臨床真正接起來。

這一章〈第三講:從四君子湯到補中益氣湯〉是全書《內傷學說講記》中最具承先啟後意義的一章,作者高建忠在此以李東垣(李杲)的臨床思辨為主線,講述「補中益氣湯」的形成脈絡與理論根基,並揭示從張元素、劉完素到李東垣一脈的學術演進。


一、章節主題概述

標題:「從四君子湯到補中益氣湯——談補中益氣湯方證」
這一講主要探討:

  1. 補中益氣湯的歷史淵源與演變

  2. 李東垣如何從「脾胃為後天之本」推演出補中益氣湯

  3. 臨床上氣虛下陷、清陽不升的治法核心


二、重點內容導讀

1. 理論起點:脾胃虛損為內傷之本
李東垣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認為治內傷應從補氣著手。書中提到他早期從師張元素,習用四君子湯治脾胃虛弱,但臨證時發現四君子湯治虛不升、難以復原,遂轉而思考「升清降濁」的新方向。
李氏思辨:若僅補而不升,氣雖生而不運;若僅升而不補,則無源可升。故「補中益氣湯」即在補中寓升,補脾益氣以復清陽之舉。

2. 方藥演變:由四君子到補中益氣
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為補氣之基;
李東垣於此基礎上加黃芪、柴胡、升麻、陳皮、當歸等,以達「補中有升、升中有補」。
書中引李氏原文:「升者清陽之氣也,陷者中氣之虛也。補中益氣湯所以補陷者,實四君子加升清藥也。」

3. 病機核心:脾虛中氣下陷
補中益氣湯所治之證,多見於勞倦內傷、食少便溏、四肢乏力、少氣懶言、久病氣陷、臟腑下垂等。李東垣指出「陽氣不足,清氣不升」,因此補中益氣湯兼具升提、補養、運化三重功效。

4. 經方比較與臨床思考
作者在本章中對比了:

  • 小建中湯:偏於補虛緩急

  • 小柴胡湯:偏於和解升降

  • 補中益氣湯:補而兼升,為「內傷脾胃虛陷」之要方

臨床辨證時須區分「單純氣虛」與「中氣下陷」,若僅氣虛無陷,用四君子湯即可;若氣虛兼陷,須用補中益氣湯。

5. 案例解析
書中舉例:「患兒脫肛半年,服補中益氣湯二十餘劑而愈」,此證為氣虛下陷,升提中氣而效。若補中益氣湯效果不顯,可加柴胡、升麻、黃芪以強升提;若氣虛兼濕熱者,則用清暑益氣湯代之。

6. 理論延伸:調中與補中之辨
書末提出「調中益氣湯是否為李東垣學派的完成形」。
作者指出,《蘭室祕藏》所載調中益氣湯去白朮、加木香黃柏,乃補中益氣湯之化裁,反映李氏對「補而不滯、升而不躁」的追求。
結論:補中益氣湯為東垣學派之代表方,調中益氣湯為內傷理論的成熟延伸。


三、章節重點整理表

主題

核心觀點

臨床啟示

病機基礎

內傷脾胃氣虛下陷

百病由中氣不足起

方藥演進

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

補氣中寓升提

治法理論

補中有升、升中有補

氣升則陽舉、陰自降

臨床應用

勞倦傷脾、久病下陷

提升中氣、固護臟腑

理論延伸

補中益氣湯調中益氣湯

東垣學派思想演化的標誌


四、導讀總結

這一章是理解李東垣「內傷脾胃學說」的關鍵篇。
作者以細膩的臨床思辨展示出李東垣從「補不足」到「升清陽」的理論飛躍,指出「補中益氣湯」不僅是一個方劑,更是一種治療思維,從靜補轉為動補,從補虛轉為升提。
它代表了中醫由外感病學向內傷病學的過渡,標誌著內傷學派理論體系的成熟。
這不僅是方劑的創立,更是醫學思想的一次升提。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Podcast] 〈Talk 太爆炸 阿太老師的Podcast〉 EP49|傷寒論、藥膳雞到科學中醫之路 ft. 中醫系 張清貿老師

 

〈Talk 太爆炸 阿太老師的Podcast〉

EP49|傷寒論、藥膳雞到科學中醫之路 ft. 中醫系 張清貿老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eoWtAra0lQ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9-%E5%82%B7%E5%AF%92%E8%AB%96-%E8%97%A5%E8%86%B3%E9%9B%9E%E5%88%B0%E7%A7%91%E5%AD%B8%E4%B8%AD%E9%86%AB%E4%B9%8B%E8%B7%AF-ft-%E4%B8%AD%E9%86%AB%E7%B3%BB-%E5%BC%B5%E6%B8%85%E8%B2%BF%E8%80%81%E5%B8%AB/id1776177201?i=1000731970862

有幸受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理學院陳俊太院長的節目,〈Talk 太爆炸 阿太老師的Podcast〉第49集節目,聊主題 〈傷寒論、藥膳雞到科學中醫之路〉


一開始其實超緊張,畢竟是第一次上Podcast,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幸好阿太老師非常風趣幽默,氣氛一下子就放鬆下來,聊著聊著就變成一場很自然又充滿笑聲的對談。

我們談到我為什麼選擇念中醫、學生時期參加社團的趣事,到後來踏入中醫現代化研究的過程;也聊到中醫藥膳怎麼操作、AI 和精準醫學如何與中醫結合,以及面對研究瓶頸和時間壓力時,我是怎麼調整心態的。


整集錄下來像是一趟回顧與分享,也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

中醫其實不只是古老的醫學,而是一門可以和現代科技並行、帶著溫度走進生活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