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

[AIDDES 傳承與創新:醫學隨想] 辨證論治與時間醫學

 


[AIDDES 傳承與創新:醫學隨想] 辨證論治與時間醫學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3oxfa1Amuf7tyKx9/

這學期我跟陽交大電機系黃聖傑老師一起開課「中醫系統晶片設計導論」課程,黃老師擅長結合中醫系統晶片設計與應用,我則補充中醫基礎概念與研究。

20240919 當天的課程黃老師提到的《奇異博士》片段中,古一法師對奇異博士手傷的處理,深刻觸動了我。古一法師說:「我並沒有治療你的手,我只是讓它回到未受傷的狀態。」這句話生動地展現了時間醫學的理念。這與我們傳統的中醫學核心思想「治未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當代醫療大多屬於「空間醫學」,即我們僅僅在一個當下的時空中,透過現有的技術手段,處理眼前的病情。然而,真正深層的療癒不應止於此,而應讓「時間」成為治療的一部分。正如《內經•靈樞‧逆順》所言:「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這句話意味著高明的醫者應當預見未來可能發生的疾病,從根本上防患於未然,這也正是時間醫學的核心思維。

現代醫學的某些突破正在接近這一古老的智慧。比如,2017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彰了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巴希(Michael Rosbash)與楊(Michael W. Young)教授,因為他們對生物時鐘(circadian rhythm)機制的研究,揭示了生理節律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生物時鐘的調節影響著人體內分泌、睡眠、免疫反應等多個系統,《內經‧陰陽應象大論》提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這段條文指出,只有在陰陽調和的情況下,身體的各項機能才能夠穩定運行,從而實現治療。

黃老師舉例的生脈散(由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具有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的功效。西醫的研究中也觀察到其在短期內有強心的效果。然而,強心的背後往往需要消耗腎精腎氣,這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亦有記載:「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髮,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腎精的過度耗損會影響人體的生命力,導致提早衰弱衰和各類慢性疾病。

生脈散雖然可以在短期內強心益氣,但這一過程可能會導致先天之腎精被過度消耗,用來補充後天元氣。偶爾使用尚可,但若長期依賴,便如同「從未來借元氣來應對現在」,這樣就會出現過度消耗腎氣的現象,最終可能造成腎精虧虛、精氣兩虧的問題。因此,我們是否可以在當下加以顧護腎陰,加入如生地、熟地等補陰藥材,來減少對腎氣的消耗?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方向。

隨著我們深入探討時間醫學的概念,逐漸發現,治療並非僅僅是當下的靜態操作,而是一個持續的動態過程。這正如《內經•素問•調經論》中強調的:「氣血以并,陰陽相傾,氣亂於衛,血逆於經,血氣離居,一實一虛。,五臟散解,無以生矣。」這表明,人體的健康狀態是氣血與陰陽的平衡。當我們辨證論治時,必須兼顧病人的過去、現在及未來的病理發展趨勢,才能達到真正的療癒效果。

因此,辨證的當下,醫者需深入了解患者過去的病因、當前的病勢,並預見未來的轉歸,這樣才能完成一個真正完整的辨證論治動態過程。正是這種對時間與病程的整體觀察,讓我們逐步觸及時間醫學的邊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您的寶貴意見,張清貿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