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表摘錄介紹]
僵直性脊椎炎之現代醫學診療
僵直性脊椎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為一免疫系統失常造成之慢性關節炎(1),好發於20至40歲青中年男性,男女比例3:1,歐美盛行率為0.5%(2),華人約為0.2%到0.54%(3),超過90%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可偵測到HLA-B27(4),主要表現侵犯於脊椎、下背部、薦腸關節及其他多處關節,常見症狀為晨間僵硬、下背酸痛,臀部深部疼痛、腰部俯仰不利、脊椎僵硬及腳跟肌腱炎……等。
僵直性脊椎炎致病機轉目前尚未清楚,但目前認為與HLA-B27、IL-17及TNF相關(5),主要病理機轉涉及三大部分inflammation、bone erosion及syndesmophyte formation(6),造成長期慢性肌腱及骨骼結構之重塑,表一為1984年訂定之僵直性脊椎炎Modified New York診斷標準(7),雖然HLA-B27並未包含於診斷條件中,但目前研究仍建議HLA-B27併發其他發炎現象,如:發炎性下背痛(inflammatory back pain)、關節炎(arthritis)、葡萄膜炎(uveitis)或CRP上升……等,可作為診斷參考(8)。
表一、1984年僵直性脊椎炎診斷標準 (Modified New York criteria, 1984)
|
1.下背痛及僵硬至少超過3個月,且休息無法減輕症狀
|
2.腰椎活動範圍受限,尤其是橫向及縱向
|
3.胸部擴張範圍受限
|
4.X-Ray顯示薦腸關節炎(sacroiliitis),雙側2到4級或單側3級以上
|
*確診條件為4,加上1到3任何一點
|
目前常規療法(9)包括;1.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2.免疫調節劑(Sulfasalazine),3.類固醇,4.生物製劑(anti-TNF-α agents, 例如Etanercept、Adalimumab、Golimumab等),5.手術。但上述治療可能存在療效不佳、藥物副作用、或是價格高昂,因此近年來有許多患者紛紛尋求中醫藥輔助療法,如:中藥(10, 11)、雷公藤(12)、針刺(13, 14)、艾灸(15)及太極拳(16-18)……等,均對僵直性脊椎炎有一定之療效。
摘錄自中醫藥研究論叢
- 施柏瑄#, 洪國棟#, 林奕中, 張清貿*. 僵直性脊椎炎之中醫藥文獻回顧. 中醫藥研究論叢. 2016, 19(2):99-1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您的寶貴意見,張清貿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