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教學門診] 2023年01-06月 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教學門診-張清貿科主任

  

202301-06 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教學門診

開診地點:傳醫部第56    診間編號:0060

 

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張清貿科主任

 

09:00-12:00

14:00-17:00

指導醫師

1/12()

 

中醫內科

張清貿科主任

2/24()

 

中醫內科

張清貿科主任

3/31()

 

中醫內科

張清貿科主任

4/28()

 

中醫內科

張清貿科主任

5/26()

 

中醫內科

張清貿科主任

6/30()

 

中醫內科

張清貿科主任

 

***[教學門診張清貿主治醫師教學門診介紹***

(感謝「乾燥症水噹噹之喬伊斯日常」-喬伊斯分享的心得)

https://tcmcmc.blogspot.com/2020/10/TCMteachingclinic.html

 

本教學門診限定看診人數3人以下,將優先提供給以下疾病之初診患者掛號:

 

1.          Sjögren syndrome/Sicca Syndrome (Dry Eye, Dry month):修格蘭氏症 /乾燥症 (口乾、眼乾)

2.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紅斑性狼瘡

3.          Systemic Sclerosis:硬皮症

4.          Rheumatoid arthritis:類風濕性關節炎

5.          Autoimmune Rheumatic Diseases:自體免疫風濕疾病

6.          Dry Eye Syndrome/Keratoconjunctivitis:乾眼症

 

上述初診患者有需求可以提前或當天至本部掛號櫃台掛號,或是利用02-2875-7453 #302電話掛號

 

若以前都未於北榮就診之外院患者,希望可以在就診教學門診時攜帶外院報告前來,這將有助於更全面了解您的病情!


2022年11月9日 星期三

[榮譽獲獎] 2022 111年度退輔會臺北榮民總醫院「優良醫師獎」

 



很高興今天獲頒

111年度退輔會臺北榮民總醫院「優良醫師獎」

感謝大家的支持與愛護,


我會更努力的。




----------------------------
NYCU 中醫自體免疫暨乾眼症客觀量測實驗室」捐款計畫

Q120120 中醫自體免疫暨乾眼症客觀量測實驗室

中醫自體免疫暨乾眼症客觀量測實驗室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utoimmune Disease and Dry Eye Syndrome Objective Measurements Lab,AIDDES Lab)致力於結合中醫理論與現代科技,進行前瞻性的研究,探索自體免疫風溼疾病與乾眼症患者的病理機轉及中醫輔助治療。AIDDES實驗室聚焦於透過客觀量測訊號,如中醫體質、舌診、脈診、虹膜、甲褶及心律變異等,加上DNA、RNA、蛋白質體學、口腔微生物菌相等生物醫學指標,深入探討客觀與生物醫學指標與自體免疫疾病的相關性,並進行跨領域的研究,以期建立更科學且精確的診斷與治療方法。
此外,我們也積極運用人工智慧及深度學習技術,對中醫體質、舌診、脈診資料進行自動化分析,並將其應用於處方的個人化設計。並希望可以通過基因序列、蛋白質體學、口腔微生物菌相…等研究,揭示自體免疫風溼疾病及乾眼症在分子生物學層面的機轉,並探索其中草藥及針灸等臨床介入方法的療效與潛力。我們的研究不僅有助於推動自體免疫疾病的精準醫療,還旨在構建真實世界的大數據研究,為未來的臨床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我們發起此捐款計畫,希望借助各界的支持,為患者帶來更好的醫療選擇,並推動中西醫結合。我們研究最終目標是幫助廣大的自體免疫疾病及乾眼症患者,減輕患者口眼乾燥症狀,提升生活品質,促進健康。

本專案將用於下列用途:
1.先進儀器設備的購置與升級:採購各類先進的研究儀器來提升實驗的精確度與效率,這包括心律變異係數分析儀、舌診及脈診儀、虹膜儀、甲褶鏡、基因定序……等設備,用於收集與分析患者的生理訊號與分子數據。
2.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系統的開發與應用:我們計劃進行於人工智慧技術的開發,尤其是在中醫體質、舌診及脈診數據的自動化分析和中醫處方分析系統,目的是提高中醫診斷的準確性與中醫處方的精確度。我們將構建深度學習模型,並持續優化其性能,以應對複雜的臨床數據。
3.基因及多體學研究:為了探索自體免疫風溼疾病及乾眼症的病理機轉,我們將進行基因體、蛋白質體學、口腔微生物菌相等多體學研究,這不僅包括基因序列分析,還涉及RNA定序、蛋白質功能表現及口腔微生物菌相之變化。我們的目標是找出影響疾病發展的關鍵因子,從而發現新的治療靶點。
4.中草藥及針灸的臨床介入研究:我們將以嚴謹的臨床試驗設計,對中草藥及針刺療法在自體免疫疾病及乾眼症中進行療效分析與科學性驗證,中醫要擊針灸的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可嚴謹評估中醫療法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5.大數據研究平台的建立:為了促進長期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我們將建立自體免疫疾病暨乾眼症的的大數據研究平台,利用真實世界的數據進行病患狀況追蹤、療效評估及疾病預測。這將有助於我們對疾病進行全面的、長期的觀察,並為未來的臨床應用提供科學證據。
6.科研人才的培育與發展:我們希望藉由此捐款計畫,培育優良的碩博士學生與研究員培育,提供學術課程、研討會與研究資源,鼓勵他們投入中醫藥、針灸進行自體免疫疾病與乾眼症相關領域研究。我們也將與國際頂尖學術機構合作,促進國際交流與技術提升。
7.國際學術交流與成果發表:我們將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會議,發表研究成果,並與全球學者進行交流。我們的目標是讓AIDDES實驗室的研究成果獲得全球認可,並推廣至更廣泛的臨床應用情境,造福更多的患者。

本捐款計畫將為AIDDES實驗室的研究提供強大的支持,幫助我們未來的科學技術提昇、臨床試驗、多體學整分析及大數據研究上持續發展,並加速推動中西醫結合研究的進展。我們衷心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期待與您共同創造更美好的醫療未來。


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演講] 2022年10月30日 臺中榮民總醫院,糖尿病併發症中西醫學整合暨精準醫學研究,研討會專題課程-中醫藥及針灸治療糖尿病的機轉與臨床研究

 

[演講] 2022年10月30日 臺中榮民總醫院,糖尿病併發症中西醫學整合暨精準醫學研究,研討會專題課程-中醫藥及針灸治療糖尿病的機轉與臨床研究

這次受邀臺中榮總傳統醫學科演講「中醫藥及針灸治療糖尿病的機轉與臨床研究」。

雖然說我不是做糖尿病研究,但是現在研究也證實第一型糖尿病跟免疫相關,所以有一些中藥可以調整免疫及代謝,

因為中藥有這些調節免疫共性,所以詳細了解最新的機轉以後,針對一些特點來整理資料,整理過程就發現,一理通萬理通,更能觸類旁通。

也因為我平常比較少探討糖尿病,為了這次演講,我可是重新整理資料,看了很多文獻,最後並整理及疏理出一條思路,也很高興能跟與會的諸位專家分享心得,沒想到演講完還意外獲得大家的共鳴,引起很多回饋。

後疫情時代,出門與一些師長、老朋友及中醫同道交流,也是難得的經驗。




----------------------------
NYCU 中醫自體免疫暨乾眼症客觀量測實驗室」捐款計畫

Q120120 中醫自體免疫暨乾眼症客觀量測實驗室

中醫自體免疫暨乾眼症客觀量測實驗室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utoimmune Disease and Dry Eye Syndrome Objective Measurements Lab,AIDDES Lab)致力於結合中醫理論與現代科技,進行前瞻性的研究,探索自體免疫風溼疾病與乾眼症患者的病理機轉及中醫輔助治療。AIDDES實驗室聚焦於透過客觀量測訊號,如中醫體質、舌診、脈診、虹膜、甲褶及心律變異等,加上DNA、RNA、蛋白質體學、口腔微生物菌相等生物醫學指標,深入探討客觀與生物醫學指標與自體免疫疾病的相關性,並進行跨領域的研究,以期建立更科學且精確的診斷與治療方法。
此外,我們也積極運用人工智慧及深度學習技術,對中醫體質、舌診、脈診資料進行自動化分析,並將其應用於處方的個人化設計。並希望可以通過基因序列、蛋白質體學、口腔微生物菌相…等研究,揭示自體免疫風溼疾病及乾眼症在分子生物學層面的機轉,並探索其中草藥及針灸等臨床介入方法的療效與潛力。我們的研究不僅有助於推動自體免疫疾病的精準醫療,還旨在構建真實世界的大數據研究,為未來的臨床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我們發起此捐款計畫,希望借助各界的支持,為患者帶來更好的醫療選擇,並推動中西醫結合。我們研究最終目標是幫助廣大的自體免疫疾病及乾眼症患者,減輕患者口眼乾燥症狀,提升生活品質,促進健康。

本專案將用於下列用途:
1.先進儀器設備的購置與升級:採購各類先進的研究儀器來提升實驗的精確度與效率,這包括心律變異係數分析儀、舌診及脈診儀、虹膜儀、甲褶鏡、基因定序……等設備,用於收集與分析患者的生理訊號與分子數據。
2.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系統的開發與應用:我們計劃進行於人工智慧技術的開發,尤其是在中醫體質、舌診及脈診數據的自動化分析和中醫處方分析系統,目的是提高中醫診斷的準確性與中醫處方的精確度。我們將構建深度學習模型,並持續優化其性能,以應對複雜的臨床數據。
3.基因及多體學研究:為了探索自體免疫風溼疾病及乾眼症的病理機轉,我們將進行基因體、蛋白質體學、口腔微生物菌相等多體學研究,這不僅包括基因序列分析,還涉及RNA定序、蛋白質功能表現及口腔微生物菌相之變化。我們的目標是找出影響疾病發展的關鍵因子,從而發現新的治療靶點。
4.中草藥及針灸的臨床介入研究:我們將以嚴謹的臨床試驗設計,對中草藥及針刺療法在自體免疫疾病及乾眼症中進行療效分析與科學性驗證,中醫要擊針灸的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可嚴謹評估中醫療法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5.大數據研究平台的建立:為了促進長期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我們將建立自體免疫疾病暨乾眼症的的大數據研究平台,利用真實世界的數據進行病患狀況追蹤、療效評估及疾病預測。這將有助於我們對疾病進行全面的、長期的觀察,並為未來的臨床應用提供科學證據。
6.科研人才的培育與發展:我們希望藉由此捐款計畫,培育優良的碩博士學生與研究員培育,提供學術課程、研討會與研究資源,鼓勵他們投入中醫藥、針灸進行自體免疫疾病與乾眼症相關領域研究。我們也將與國際頂尖學術機構合作,促進國際交流與技術提升。
7.國際學術交流與成果發表:我們將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會議,發表研究成果,並與全球學者進行交流。我們的目標是讓AIDDES實驗室的研究成果獲得全球認可,並推廣至更廣泛的臨床應用情境,造福更多的患者。

本捐款計畫將為AIDDES實驗室的研究提供強大的支持,幫助我們未來的科學技術提昇、臨床試驗、多體學整分析及大數據研究上持續發展,並加速推動中西醫結合研究的進展。我們衷心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期待與您共同創造更美好的醫療未來。

2022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公益]【迷途食刻,有您餐與】— 臺東幸福食物銀行守護計畫

 

【迷途食刻,有您餐與】— 臺東幸福食物銀行守護計畫

每一份心意都將成為巨大力量!

也許這只是你一周的飲料錢,但卻是幫助弱勢家庭獲得溫飽,找到重新出發的力量。感謝有你,成為他們最暖心的食刻。


讓他們的飯桌上能添上最即時的一餐,我們需要您的幫忙。


幫助弱勢家庭,立即支持✨ https://handhand.info/XqtKA



停好車,幸福食物銀行的汪老師抱起食物箱
熟悉地來到70歲獨居老伯伯的門前,敲了敲發燙的鐵皮屋大門。助人本是快樂的事,但返回車上的她卻踩著無比沉重的腳步。

汪老師望著手上的名單,嘆氣的說: 這個月只能發到這裡了.....


望著手中一疊仍未有著落的受助名單。他們現在是否有吃飽穿暖?他們的下一餐該從哪裡來?




▍你我的日常卻是他們最奢侈的願望

「今天吃什麼?」是我們每天吃飯時間最常問的話,因為選擇多到令人眼花繚亂;不過「今天吃什麼?」也是許多弱勢家庭的最大煩惱,他們沒有選擇,因為連吃飽都成問題。

在我們探視獨居的長輩時,發現有一戶老爺爺家連存放食物的冰箱連電都沒有接,原來老爺爺十分節儉,甚至連食物都常常捨不得吃;因為他很害怕,食物一旦吃完就沒有了,我們都很擔心他會因營養不良而病倒...

不僅是獨居老人!在臺東幸福食物銀行的救助名單中,還有更多孤立無援的對象。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基本生存需求,卻是他們遙不可及的奢望。



2022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新聞][潮健康] 對抗「長新冠」曙光? 國內研究曝:Omega-3脂肪酸起到「8種正向作用」

 對抗「長新冠」曙光?  國內研究曝:Omega-3脂肪酸起到「8種正向作用」

對抗「長新冠」曙光? 國內研究曝:Omega-3脂肪酸起到「8種正向作用」


篇名:Long COVID and long chain fatty acids (LCFAs): Psychoneuroimmunity implication of omega-3 LCFAs in delayed consequences of COVID-19

期刊: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IF=19.227)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889159122000952


潮健康/編輯部


長新冠影響人體神經、精神系統?   醫師曝4大潛在成因


長新冠影響人體神經、精神系統?   醫師曝4大潛在成因

隨著疫苗普及、總體免疫力增強、以及藥物治療跟進下,雖然以Omicron為主的全球疫情日漸獲得控制,但仍有不少患者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的現象。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醫師指出,即使感染新冠肺炎並無「器質性」的後遺症,仍有不少康復者長期飽受疲勞、焦慮憂鬱、全身疼痛等後遺症所苦。


「光是施打第2、第3劑疫苗,就有許多接種者的慢性疼痛、頭痛、神經、骨骼、關節舊傷等問題復發,延長發炎反應的症狀,持續長達數週至數月。」


另外,光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鈞百醫師也表明,長新冠引起的神經系統併發症,其機轉可能為多項因素共同導致,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因感染導致的長期組織損傷;持續性的全身發炎和氧化壓力;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和凝血系統調控不良、以及免疫失調、神經傳遞物質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功能異常;甚至是長新冠產生的社會心理壓力等都有顯著影響。


對抗長新冠新曙光!    國內研究曝:「Omega-3」起到8種正面作用


對抗長新冠新曙光!    國內研究曝:「Omega-3」起到8種正面作用

以現今營養醫學在安全性逐漸廣為接受;以及不斷累積的科學證據之下,其亦於神經領域的介入與預防佔有一席之地。如魚油(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在新冠病毒感染的不同階段,對於免疫系統、炎症、氧化壓力和心理神經免疫可能有機轉調節的作用;亦有抗凝血、平衡血管內的收縮素轉化酶、抵抗病毒入侵等潛在效果。


近期蘇冠賓醫師、楊鈞百醫師與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主任張清貿醫師,共同發表《新冠肺炎長期症狀和長鏈脂肪酸:Omega-3長鏈脂肪酸在COVID-19延遲後遺症中的心理神經免疫效果》論文,藉由探討Omega-3在新冠病毒感染的不同階段,對於免疫、炎症、氧化壓力和心理神經免疫造成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Omega-3透過減少促炎細胞激素、改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與脂質調節神經物質的傳遞,以改善情緒和神經認知障礙。此外,Omega-3及其代謝物如促分解素介質(SPMs),已被證明具有免疫調節功能,可加速清除慢性炎症和恢復組織恆定的過程,為長新冠症狀提供了嶄新的治療前景。


Omega-3抗發炎效果獲肯定 醫:為後遺症患者提供嶄新方向

蘇冠賓醫師表示,該論文從動物研究、人體臨床試驗和流行病學研究獲得的數據,以解釋Omega-3如何對抗長新冠帶來的後遺症,以及神經、精神併發症中扮演的角色。


楊鈞百醫師也說明,Omega-3與其生物活性代謝物,除了通過與磷脂代謝交互作用,將磷脂轉換為抗發炎代謝物以保護、修復大腦之外,還可以改善氧化壓力和免疫失調、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和凝血功能的適應障礙,以及因健康、社會生活、財務變化所帶來的社會心理壓力等。


儘管Omega-3具有上述潛在效果,但研究結果仍需更多的流行病學、實驗性和臨床隨機試驗加以測試與驗證。不過,蘇冠賓醫師強調,該篇回顧性文章提出的資訊,可作為探討Omega-3對於長新冠症狀的預防與效力,以及提供對新冠確診者治療與預防的一個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