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中醫兒科專科醫師課程] 兒童與成人之修格蘭氏症之中醫診療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演講] 口腔顎面外科秋季學術研討會-中西醫整合智慧醫療照護修格蘭氏症及乾眼症
今天榮幸可以獲邀到口腔外科秋季學術研討會跟大家分享
中西醫整合智慧醫療照護修格蘭氏症及乾眼症
現場很多牙醫師前輩都跟我說
他們推薦很多乾燥症、口乾、口腔扁平苔癬患者
甚至是口腔癌放化療前
都要來找中醫
聽了非常感動,演講起來也特別賣力,
希望可以把中醫這樣的好東西推薦給大家!
#中醫
#修格蘭氏症
#乾眼症
#春雨清化飲
#風池
#攢竹
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
[AIDDES 傳承與創新:醫學隨想] 中醫藥安全與未來發展:何首烏事件的反思
[AIDDES 傳承與創新:醫學隨想] 中醫藥安全與未來發展:何首烏事件的反思
https://tcmcmc.blogspot.com/2024/10/HepatologyInternational.html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Zui3Dp5sUGhGmpkr/
何首烏事件的啟示
最近何首烏事件的發生讓我聯想到自己在2021年寫的一篇《給編者的信》(Letter to the Editor)(Lin HC, Yen CM, Chen KF, Kung YY, Hsieh YH, Chang CM. The banned herbal medicine induced liver injury in Taiwan. Hepatol Int. 2022 Jun;16(3):730-731. doi: 10.1007/s12072-022-10341-8. Epub 2022 Apr 28. PMID: 35482275.)。當時的情況頗為幸運,這篇文章並未在中醫社群中引起太多的注意,否則很可能會引發對中醫整體信譽的一次巨大挑戰。我認為,目前仍有許多中醫師未充分意識到此類事件的嚴重性以及其對中醫未來發展的深遠影響。這次的何首烏事件不僅是個別草藥安全性的問題,還涉及到整個中醫體系在現代醫療體系中的地位和信任度。因此,作為中醫界的一員,我們有責任確保相關資訊被充分傳達,並推動更嚴謹的研究與臨床應用,來保障中醫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的文章分析
2021年7月,國際知名的醫學期刊《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影響因子=6.047)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臺灣草藥及膳食補充劑引起的肝損傷與傳統藥物引起的肝損傷的比較》(Herbal and dietary supplement-induced liver injury in Taiwan: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的文章。該文主要論述臺灣地區中草藥和膳食補充劑導致的肝損傷比傳統西藥所引起的肝損傷更為嚴重,這一結論對臺灣中醫界的信譽和整體發展潛在著巨大的負面影響,然而該文章在當時並沒有受到中醫社群的廣泛關注。
在這項「草藥及膳食補充劑引起的肝損傷」的前瞻性研究中,黃醫師及其團隊探討了草藥、膳食補充劑和傳統藥物與肝損傷之間的關聯性。研究結果顯示,草藥和膳食補充劑引起的肝損傷(HILI)在臺灣藥物引起的肝損傷中占有較高比例。然而,由於患者可以輕易購買並混合使用經加工的中藥方劑、生藥材以及非處方藥(OTC),而且這些藥物未必經由中醫師的處方取得,因此很難區分上述中藥材對肝臟造成的損害。
在附錄表1中提到的多種與草藥及膳食補充劑引起肝損傷有關的生藥材,包括安宮牛黃丸、通血丸、保嬰丹、八寶牛黃散、追風透骨丸、大活絡丹、牛黃降壓丸、牛黃解毒片、黃連上清丸、鐵打藥酒、通血丸及雄黃等,這些藥物有可能是患者自行從其他國家購買的生藥材及非處方藥,且這些藥物並未經臺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管理和認證。TFDA會對經認證的中藥材及膳食補充劑進行不定期的檢查和抽檢。此外,不同國家在重金屬殘留、農藥殘留及微生物污染等檢驗標準上也可能存在差異。
此外,雄黃、安宮牛黃丸、牛黃降壓丸、牛黃解毒片及保嬰丹等都含有臺灣禁用的中藥材。另外,根據過往研究,雷公藤及蛇膽具有毒性,必須在中醫師的處方下使用。雷公藤治療可能導致腸道毒性、生殖毒性、腎毒性、肝毒性、皮膚毒性等,並引起多系統器官損傷。然而,上述含有禁用中藥材的藥物,即使經由中醫師處方,在臺灣也是不被允許使用的。
主要不足之處
1. 中草藥來源的問題
文中所述的中草藥導致的肝損傷案例,大多涉及的並非中醫處方藥,且很多藥物並非在臺灣常用的中藥,也不屬於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核准的中草藥材。這些藥物大部分來自於市面上的膳食補充劑或非正規管道購買的藥材,缺乏來自醫療機構的合規性,這也使得所謂的中草藥肝損傷缺乏足夠的科學支持。
2. 未經核可藥物的影響
很多患者出現肝損傷的原因是因為服用了未經臺灣TFDA(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可的草藥或產品。例如,在附錄表1中提及的一些加工藥草,包括安宮牛黃丸、通血丸、保嬰丹、八寶牛黃散、追風透骨丸、牛黃降壓丸、牛黃解毒片及雄黃等,這些藥物並不屬於臺灣合法上市的中藥產品,而大多是來自於境外或通過不正規途徑獲得的藥物。因此,這些所謂中草藥所引起的肝損傷不能真正代表中醫處方藥物的安全性。
3. 中藥保護作用的缺失
文中也缺乏對於中藥治療過程中對肝臟可能的保護作用的討論。根據我們的研究和臨床經驗,許多由正規中醫診所開立的處方中藥實際上可以幫助患者保護肝臟,特別是在慢性肝炎的治療中。比如,我們使用的榮陽治肝湯和寬心飲在治療C型肝炎方面都有顯著的臨床效果,這些藥方不但能減少肝臟損傷,還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4. 混雜因素的考量不足
除此之外,我們也注意到這些研究並未考慮到一些潛在的混雜因素。比如,患者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以及是否同時服用其他藥物,這些因素都可能對肝臟健康產生影響。而這些因素在原研究中未得到充分的控制與考量,可能導致研究結果的偏差。由於草藥和膳食補充劑的成分複雜,有些甚至含有多種成分,很難明確界定是哪一種成分對肝臟造成了損害。因此,在沒有嚴格的成分分析和風險控制的情況下,將肝損傷歸咎於中藥本身,這樣的結論顯然是不夠嚴謹的。
結論與建議
基於上述不足之處,我們認為有必要重新審視中草藥和膳食補充劑對肝臟的影響,並引導民眾更正確地使用中藥。因此,我們得出以下幾個主要結論:
1. 避免來源不明的草藥
草藥及膳食補充劑來源不明的情況下,具有相當高的風險。尤其是那些通過非正規管道購買的草藥,往往難以保證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這些草藥在製作過程中可能受到污染,包括重金屬污染、農藥殘留以及微生物的污染,這些都可能對肝臟造成嚴重損害。因此,我們強烈建議應選擇正規的藥材來源,並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2. 正規處方中藥的保護作用
合格醫療院所開立的中藥反而可以對肝臟起到保護作用。比如,榮陽治肝湯和寬心飲等方劑在治療慢性肝炎時不僅有助於改善肝功能,還可以減少患者對西藥的依賴,從而降低西藥可能帶來的副作用。許多中藥方劑的功效是經過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實踐驗證的,特別是在治療慢性病和保健方面,中藥有其獨特的優勢。
參考文獻:
REF#1: Ching-Mao Chang*. Integrated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in Taiwan. EC Gastroenterology and Digestive System. 2018.
REF#2: Chen FP, Chang CM, Wu TP, et al. Clinical efficacy of Rong-Yang-Jyh-Gan-Tang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A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crossover study.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7.
REF#3: Liu CY, Ko PH, Yen HR, et al. The Chinese medicine Kuan-Sin-Yin improves live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A randomised a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Complement Ther Med. 2016.
3. 加強對民眾的教育
在臺灣,看西醫的患者人數約是中醫的三倍。由此可見,應加強對民眾的教育,避免濫用來路不明的草藥,應尋求合格中醫師的診治和指導,選擇正規處方的中藥進行治療。這不僅可以保護肝臟健康,還能緩解慢性病的併發症,減少使用西藥所帶來的不良反應。中藥在保健、預防和治療慢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潛力,如果能與現代醫學有效結合,必將能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療方案。
此外,我們認為應該加強對中醫師和患者的教育,使他們更了解中草藥的正確使用方法和風險,避免因為不當使用而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建立一套完整的中草藥安全監管體系和不良反應上報機制也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科學的監管和教育,可以更好地確保中藥的安全性,進一步提升中醫藥的整體信譽。
被禁用的中藥怎麼還會造成肝損傷?
在我們撰寫這篇《給編者的信》並投稿到《Hepatology International》時,過程中也經歷了一些有趣的交流。編輯在私下給我寫了一封信,詢問:「根據您的論述,是否可以理解為文章中提到的許多引起肝損傷的中藥在臺灣其實是被禁用的?」我回覆道:「是的,您的理解是正確的,這些藥物在臺灣多數是被禁止或未經核可的。」編輯的回應非常積極,也建議我們將Letter標題改為The banned herbal medicine induced liver injury in Taiwan -在臺灣被「禁用」的中藥造成肝損傷,最終我們的信件迅速得到了接受並刊登。
被禁用的中藥怎麼還會造成肝損傷,真是一個吸引人的標題
這次的投稿經歷讓我們對於守護中醫藥的公信力和安全性感到十分欣慰。我們深知中醫藥的發展面臨著各種挑戰,但我們仍堅信,只要中西醫攜手合作,堅持科學研究與臨床實踐相結合,中醫藥的價值將在全球健康領域中發揮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此,我也要特別感謝所有參與這項工作的同仁,正是因為大家的努力和專業精神,我們才能在國際期刊上為中醫發聲,守護患者的健康與中醫的未來。
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次的努力,能夠提醒更多中醫師和民眾,正視中藥的風險與益處,並在使用中藥時更加謹慎。同時,我們也期待未來有更多的科學研究能夠支持中醫藥的發展,幫助中醫藥在全球醫療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為全人類的健康福祉作出貢獻。我們相信,只有通過不懈的科學探索和臨床實踐,中醫藥才能真正融入現代醫療體系,發揮其獨特的療效和價值。
未來展望
未來,我們會繼續致力於中西醫結合的臨床研究,尋找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療方案,並積極推動中醫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讓更多人了解中醫的精髓,讓中醫藥的智慧惠及更多患者。中醫藥的道路任重而道遠,但我們對其未來充滿信心,只要我們持續努力,必將迎來中醫藥更加光明的前景。
2024年10月5日 星期六
[AIDDES 傳承與創新:醫學隨想] 過完年老北北回診了
[AIDDES 傳承與創新:醫學隨想] 過完年老北北回診了
-------------
[前情提要][診間隨語] 我相信過完年老北北一定會回診的!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co46co6VP7ryrMqf/
-------------
號外號外!大家敲碗許久!
上個禮拜,這個老患者回診了,他看起來身體很健康,好像經過了年初的苦難期,他的精神狀況也非常不錯。他一進診間就笑著對我說:「醫生,我又來了,我們又可以再見面了。」聽到他這麼說,我感到由衷的高興和安心。看到他氣色紅潤、行動自如,我內心充滿了欣慰與感恩。我們聊了些輕鬆的話題,他甚至提到這次過年時,家人們一起團聚的快樂時光。
這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醫療不僅僅是消除病痛,更是為患者創造更多健康和美好的生活時光。每次看到老伯伯臉上的笑容,我便知道,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他不僅戰勝了疾病,還找回了對生活的熱情與希望。事實上,老北北過完年每個月都如期回診,也要求我一定要幫他預約回診,似乎這就是我跟他的約定。這個約定不僅僅是定期回診拿藥,更是一種對彼此的信任和默契。我知道,對他來說,這個約定意味著他會繼續保持健康,會持續帶著好狀況來看我。這像是一個我們之間的承諾,他用行動告訴我,他願意好好照顧自己,也願意相信我們的治療。我們之間的約定,其實是他對生命的堅持,也是我對他的期望,一種希望他能健康、快樂活下去的深情約定。這樣的場景,讓我更加相信,醫療的力量不僅在於藥物和治療,更在於心與心的連結和對生命的信心。
在這樣的時刻,我也想和所有的醫療工作者們分享我的感觸。作為一名醫師,除了技術上的治療,我們同時也在用愛和關懷去治療患者的心靈。每一個笑容、每一個進步,都是我們努力的成果。無論病情如何艱難,只要我們能夠在患者的生命中注入一絲希望,就值得我們付出所有的努力。
每當我們面對年長患者時,我們更應該記住,他們不僅需要我們的專業醫療,更需要我們的陪伴與支持。他們經歷過人生的風雨,如今他們面對的是生命的無常,而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成為他們的依靠。看到老伯伯回診時的笑容,我更加堅定了這樣的信念:我們的工作,不僅是為了延長生命的長度,更是為了增加生命的深度和美好。
有一天,診間遇到一個榮民,他說他是維修後勤退伍,現在自己開一個修車廠,但最近在家中維修時不小心扭傷了腰部,雖然不是特別嚴重,但疼痛讓他無法正常活動,影響了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他告訴我,因為腰部的傷勢,他目前無法進行一些基本的維修工作,這讓他感到非常困擾,因為工作對他來說不僅是生計來源,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也擔心自己的年紀是否會影響恢復。我告訴他,我在臺北榮民總醫院工作,而退輔會給我的任務,就是照顧榮民,或者是說照顧這些過去幫我們撐下一片天的人,「從來沒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代替在負重前行」。他的話讓我感受到一份責任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決定幫助他解決眼前的困難。我深知這些榮民們曾經為這個國家付出過他們的青春和熱血,如今他們步入年老,我們醫療人員的責任就是成為他們的支柱,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尊重。我們的責任不僅僅是為了治療疾病,更是要讓他們感受到被理解和被關愛的溫暖。我們的每一次問候、每一個細心的診療,都是在向他們傳達:他們的付出沒有被遺忘,他們的健康和幸福是我們的使命。我們不僅是在治療他們的身體,更是在陪伴他們走過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這是一份深情的承諾,一份無聲的守護。我們的責任是無可替代的,因為這份責任代表了對過往歷史的尊重,對奉獻者的感恩,以及對人性的關懷。
《這些溫暖使你成為善良的人》-村上春樹
你要記得那些大雨中為你撐傘的人,
幫你擋住外來之物的人,
黑暗中默默抱緊你的人,
逗你笑的人,
陪你徹夜聊天的人,
坐車來看望你的人,
陪你哭過的人,
在醫院陪你的人,
總是以你為重的人,
帶著你四處遊蕩的人,
說想念你的人,
是這些人組成你生命中一點一滴的溫暖,
是這些溫暖使你遠離陰霾,
是這些溫暖使你成為善良的人。
我一直認為這種醫病之間的深厚聯繫和相互理解是醫療職業中非常珍貴的一部分。在照顧年長患者時,我總是記得,除了身體健康之外,他們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也同樣重要。我們不僅是治療他們的身體,也是陪伴他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重要階段,甚至是面對最終的未知。我們的責任不僅是提供治療,更是讓他們在面對生命的最後旅程時,能感受到尊嚴與關愛。
我相信過完年老北北一定會回診的!也許他的話充滿了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但我依然選擇相信生命中的希望與堅持。這是我能給予他的力量,也是我對他深切祝福的一部分。這種希望不僅是對老伯伯的,也是對我自己以及所有醫療工作者的。我們選擇相信,因為這是我們前行的動力,這是我們在面對生命中的無常與挑戰時,所能擁有的最寶貴的信念。
讓我們繼續努力,用我們的專業和愛心,去點亮每一個患者的生活,去陪伴他們走過最艱難的時刻,讓他們知道他們並不孤單。我們的每一份關懷,都有可能成為他們重拾生活熱情的力量。
[中醫會訊] 中西醫結合治療紅斑性狼瘡(SLE)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會訊會刊]
中西醫結合治療紅斑性狼瘡(SLE)
李冠宏住院醫師、張恒鴻教授、張清貿科主任
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影響全身的慢性自體免疫疾病,主要症狀包括:皮膚表現如蝴蝶斑、光敏性皮疹、掉髮、血管炎;肌肉骨骼系統表現如關節痛、滑囊炎;腎臟相關疾病如狼瘡性腎炎;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認知錯亂、顱神經病變 [1]。據統計,臺灣年平均發生率為每10萬人8.1例,20-54歲女性的發生率尤其高。女性與男性的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在40~44歲達到高峰,然後下降。研究期間,盛行率從2000年的每10萬人42.2上升至2007年的67.4,發生率則從2001年的每10萬人9.9下降至2007年的6.8 [2]。調查結果顯示,臺灣因SLE相關發病和死亡造成經濟負擔,及SLE引起的器官損傷的重大醫療費用。因此,應更加關注限制SLE的進展和發生,並需要進一步的經濟評估以控制疾病的新治療策略 [3]。
SLE的致病機制相當複雜,包括基因、主要組織配合抗原、荷爾蒙、環境、感染源、食物、抗體變異區、補體成分、T細胞受器、細胞激素及藥物等。其異常免疫反應主要分為三部分:外來和內因性抗原由抗原呈現細胞之反應,過度活化的B和T淋巴細胞及多種調節路徑之失常,導致持續性的致病性B和T細胞 [1]。
目前西醫治療SLE的目標是:1. 使用免疫調節劑維持最低程度的活動度,適當的免疫抑制並避免已知的誘發因子;2. 預防SLE引起的器官損傷;3. 減少SLE及其後續治療的併發症,特別是心肌梗塞、加速動脈粥狀硬化,這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4. 解決疲勞和疼痛問題。常用藥物包括免疫調節劑、類固醇、細胞毒性免疫抑制劑及生物製劑等 [1,3]。
許多研究探討中醫藥治療SLE的療效。2021年廣州中醫藥大學於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發表一篇統合分析研究,納入655名SLE患者。結果顯示,SLE患者常規治療加合併使用青蒿鱉甲湯在提高整體緩解率方面優於單獨西藥組,能降低SLE疾病活動指數(SLEDAI)和提高免疫指標(C3、C4、IgG、IgA、IFN-γ、IL-4、Th1/Th2),並減少治療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4]。另有2020年發表於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研究顯示,對肝腎陰虛型患者在給予類固醇時加上右歸飲治療,與未使用右歸飲的對照組相比,兩組C3、C4、CH50水平均顯著高於治療前,且右歸飲組的C3、C4、CH50水平均明顯高於對照組。治療後,兩組患者的血清肌酸酐(Cre)、尿酸、24小時尿蛋白均明顯高於治療前,而右歸飲組的Cre、尿酸、24小時尿蛋白水準明顯低於對照組。治療後,兩組患者的(IL-8)、(TNF-α)均明顯低於治療前。治療後,兩組荷爾蒙劑量均明顯低於治療前,且右歸飲組荷爾蒙使用劑量也顯著低於對照組 [5]。
1985年Chinese Medical Journal曾發表的一項初步研究報告,針刺治療25名SLE患者,其中10名未接受類固醇治療的患者僅使用針灸,另15名患者(包括12名有腎病症候群患者)在接受針灸治療的同時逐步減少類固醇劑量。結果顯示,針刺治療後,患者水腫、蛋白尿、ESR、BUN及C3均有顯著改善,顯示單純針刺療法對SLE患者有一定的治療價值 [6]。2008年Lupus探討針刺對SLE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潛在益處。文中提到接受針刺的SLE患者相比未接受針刺治療者,有40%在疼痛改善達30%以上,而常規治療組未見改善,類固醇的使用量也顯著降低,除了短暫的針刺疼痛和少數患者有暈針情形外,並無出現強烈的副作用 [7]。2023年Medicine發表的針刺結合傳統藥物治療SLE的療效和安全性統合分析,納入7篇研究共514名SLE患者。統合分析顯示,針刺作為輔助治療能提高總有效率、調節免疫指標(如C3、C4、IgG、T淋巴細胞亞群、IL-6、ds-DNA、ESR),同時降低中醫症狀評分、SLEDAI及治療過程中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此外,針刺治療還能降低BUN、Cre及24小時尿蛋白,顯示對腎臟的保護作用 [8]。
近年來臺灣中醫界也進行許多SLE相關研究。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龔彥穎部主任於2006年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發表一項研究,探討艾灸對正常人群和SLE患者的免疫調節效果。研究收集12名SLE患者和12名健康女性,持續一週在足三里(ST-36)和三陰交(SP-6)進行每日20分鐘的艾灸。結果顯示,艾灸一週後,健康受試者的CD3+和CD4+ T淋巴細胞數量上升,而SLE患者的CD8+ T淋巴細胞相對比例下降,說明艾灸在正常狀態和自身免疫疾病狀態下具有不同的免疫調節作用 [9]。2016年林昭庚院士利用臺灣健保資料庫在Seminars in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探討中醫藥治療對SLE患者存活率的影響。結果顯示,9267名患者使用中醫藥治療SLE,死亡風險顯著降低(風險比HR = 0.73)。在各種合併症中也顯示出類似的顯著保護效果。研究發現,知柏地黃丸(HR = 0.54)、加味逍遙散(HR = 0.35)、六味地黃丸(HR = 0.51)、甘露飲(HR = 0.40)和銀翹散(HR = 0.22)是幾項可提高存活率的有效中藥 [10]。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張恒鴻教授與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張清貿科主任研究團隊曾進行一系列SLE中醫藥相關研究。2014年發表於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的一項研究,通過中醫SLEQ問卷評估資淺住院醫師的診斷技能,將其對患者的評估與資深主治醫師和SLE患者自身的評估進行比較。資淺住院醫師、資深主治醫師和SLE患者分別在治療前(V1)、治療後(V5)和治療後追蹤兩個月(V6)填寫問卷,以記錄對患者病情的評估。結果顯示,SLE患者和資深主治醫師在研究期間的一致性從V1的0.78提高到V6的0.84,資淺住院醫師和資深主治醫師在V1和V6的一致性分別從0.87提高到0.94。舌診和脈診的一致性分別從0.87(V1)提高到0.90(V6)和0.91(V1)提高到0.95(V6)。這顯示通過問卷調查可以讓SLE患者、資淺住院醫師對SLE症狀的認知趨近於資深主治醫師,並提高住院醫師對SLE中醫舌診與脈診的正確性 [11]。2016年在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研究探討傳統中藥LC複方(龍膽瀉肝湯合併知柏地黃丸)對57名SLE患者內皮損傷生物指標的影響(EPC、CEC、VEGF、IL-18)。安慰劑組的EPC比例在試驗期間持續增加,而LC組的EPC比例在整個觀察期間保持穩定。安慰劑組的CEC比例呈上升趨勢,而LC組則下降。兩組中凋亡CEC的比例均有上升趨勢,但LC組上升幅度較小。治療後,LC組的VEGF和IL-18水準趨勢性下降,低於安慰劑組,顯示LC可能有助於減少SLE患者的內皮損傷,並降低類固醇使用劑量 [12]。
2017年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研究利用臺灣健保資料庫探討中西醫結合療法對降低SLE患者腎病風險的影響。結果顯示,中西醫結合療法可降低發生狼瘡腎炎之風險(HR=0.68),主要核心處方為生地黃、牡丹皮、丹參、知柏地黃丸和赤芍 [13]。本研究分析出的Top 1複方雖為加味逍遙散,但並無出現在核心處方中,顯示加味逍遙散可能是用來改善更年期前後發病之兼證,而不是主要治療SLE之處方。2018年,張主任團隊以上述核心處方加減治療一名55歲SLE合併狼瘡性腎炎之女性患者,於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發表病例報告。報告顯示,中藥治療七個月後可有效改善水腫及觀察到24小時尿液蛋白顯著減少,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也恢復到正常範圍,病情趨於好轉。Prednisolone劑量由每天20 mg減少至5 mg。本文整理中醫藥治療狼瘡性腎炎核心處方的機轉,並提出中醫藥核心處方可以改善M-TP、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指標,可作為中西醫師治療SLE之實證醫學證據 [14]。張主任也持續追蹤該病例報告。該患者在2019年7月初出現血小板減少症,這是SLE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患者在接受綜合脈衝類固醇和核心處方治療後,血小板從11 x 10^3 μL增加至186 x 10^3 μL。核心處方包括加味逍遙散、茵陳蒿湯、血府逐瘀湯、阿膠、丹參和鈎藤,觀察到該患者的ALT和AST分別從103 U/L和116 U/L降至62 U/L和89 U/L,類固醇劑量也從每天50 mg減少到5 mg。2019年將這段中西醫整合治療過程發表在EC Gastroenterology and Digestive System,為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嚴重併發症提供線索 [15]。
2024年,張主任與奇美醫院陳曉瑱醫師、大林慈濟陳宜鈞醫師合作於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發表研究探討十七種中藥(如甘露飲、知母、生地黃、加味逍遙散和牡丹皮等)對SLE合併慢性腎病的保護腎臟及存活率效果。從2000年至2017年臺灣健保資料庫中確定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特性的十七種中藥。結果顯示,使用PRCHMSLE與降低ESRD、全因死亡率、非心血管死亡率和住院風險相關,且未增加高鉀血症風險。RMST分析顯示ESRD為0.57年、全因死亡率為1.22年、非心血管死亡率為1.21年,核心處方分析強調以六味地黃丸、牡丹皮、知母、生地黃和知柏地黃丸為中心的主要治療策略具有腎臟保護作用 [16]。
目前,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與西醫風濕免疫科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利用針灸及核心處方中藥治療免疫相關疾病患者均獲得明顯改善成效,不僅提高中醫能見度,提升民眾對中醫信心,更為中西合療提供更多發展性。
參考資料
Fava A, Petri M.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agnosi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J Autoimmun. 2019 Jan;96:1-13. doi: 10.1016/j.jaut.2018.11.001. Epub 2018 Nov 16. PMID: 30448290; PMCID: PMC6310637.
Chiu YM, Lai CH.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epidemiologic study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Taiwan. Lupus. 2010 Sep;19(10):1250-5. doi: 10.1177/0961203310373780. Epub 2010 Jul 20. PMID: 20647248.
Elsisi GH, Hsieh SC, Chen DY. The economic burde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Taiwan. J Med Econ. 2024;27(sup1):56-66. doi: 10.1080/13696998.2024.2317118. Epub 2024 Mar 11. PMID: 38468480.
Li X, He Z, Ru L, Yuan Y, Yuan Z, Chen P, Xu Z, Wang Q, Song J, Xu Q. Efficacy and Safety of Qinghao Biejia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nt Pharmacol. 2021 Aug 6;12:669269. doi: 10.3389/fphar.2021.669269. PMID: 34421590; PMCID: PMC8378134.
Jingjing Hu, Xianyu Chen, Yuxiang Xu, Aijuan Zhou, Ying Zhang, Ting Wang:Effect of Yougui Drink Adjuvant Therapy on Renal Function, Inflammatory Indexes and Complement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2020,1(4)
Feng SF, Fang L, Bao GQ, Wei W, Yang GL, Xiang ZS, Shi SY.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by acupuncture. A preliminary report of 25 cases. Chin Med J (Engl). 1985 Mar;98(3):171-6. PMID: 3924508.
Greco CM, Kao AH, Maksimowicz-McKinnon K, Glick RM, Houze M, Sereika SM, Balk J, Manzi S. Acupuncture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pilot RCT feasibility and safety study. Lupus. 2008 Dec;17(12):1108-16. doi: 10.1177/0961203308093921. PMID: 19029279; PMCID: PMC3633212.
Wang H, Wang B, Huang J, Yang Z, Song Z, Zhu Q, Xie Z, Sun Q, Zhao T.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cupuncture therapy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pharmac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edicine (Baltimore). 2023 Oct 6;102(40):e35418. doi: 10.1097/MD.0000000000035418. PMID: 37800775; PMCID: PMC10552960.
Kung YY, Chen FP, Hwang SJ. The different immunomodulation of indirect moxibustion on normal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m J Chin Med. 2006;34(1):47-56. doi: 10.1142/S0192415X0600362X. PMID: 16437738.
Ma YC, Lin CC, Li CI, Chiang JH, Li TC, Lin J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improves the survival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Semin Arthritis Rheum. 2016 Apr;45(5):596-603. doi: 10.1016/j.semarthrit.2015.09.006. PMID: 26522135.
Chang CM, Wu WH, Kuo BI, Lee TY, Liu CY, Chang HH. Using a questionnaire among patient, resident doctor and senior supervisor: Are their answers the same? Complement Ther Med. 2014 Apr;22(2):296-303. doi: 10.1016/j.ctim.2014.02.006. Epub 2014 Mar 4. Erratum in: Complement Ther Med. 2017 Jun;32:115. doi: 10.1016/j.ctim.2017.05.001. PMID: 24731901.
Chang HH, Luo SF, Hsue YT, Chang CM, Lee TY, Huang YC, Hsu ML, Chen YJ. Modulation of Endothelial Injury Biomarkers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C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Receiving Standard Treatments. Sci Rep. 2016 Feb 5;6:19622. doi: 10.1038/srep19622. PMID: 26847148; PMCID: PMC4742818.
Chang CM, Wu PC, Chiang JH, Wei YH, Chen FP, Chen TJ, Pan TL, Yen HR, Chang HH. Integrative therapy decreases the risk of lupus nephriti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population-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Ethnopharmacol. 2017 Jan 20;196:201-212. doi: 10.1016/j.jep.2016.12.016. Epub 2016 Dec 12. Erratum in: J Ethnopharmacol. 2017 Jul 12;206:426. doi: 10.1016/j.jep.2017.05.025. PMID: 27974236.
Wu PW, Shih PH, Kung YY, Chen FP, Chang CM. Integrated therapy improve urinary total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 A case report. Complement Ther Med. 2018 Aug;39:87-91. doi: 10.1016/j.ctim.2018.05.016. Epub 2018 Jun 7. PMID: 30012398.
Wei-Ting Tseng, Po-Hsuan Shih, Hong-Chun Lin, Pei-Wen Wu, Yen-Ying Kung, Ching-Mao Chang*. Stabilityof a Lupus Nephritis Case after One Year of Integrated Therapy. EC Gastroenterology and Digestive System. 2020
Chen HT, Tung CH, Yu BH, Chang CM, Chen YC. Renal and survival benefits of seventeen prescribe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gainst oxidative-inflammatory stres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real-world longitudinal study. Front Pharmacol. 2024 Jan 3;14:1309582. doi: 10.3389/fphar.2023.1309582. PMID: 38235107; PMCID: PMC10791791.
2024年10月3日 星期四
[中醫會訊] 中西醫結合治療術後腸梗阻-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張清貿科主任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會訊會刊]
中西醫結合治療術後腸梗阻
林虹均研究醫師、張清貿科主任
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
腸梗阻(ileus)是一種腸道功能障礙,導致食物或液體無法順利通過腸道的一種功能性疾病;其中術後腸梗阻(postoperative ileus,POI)則是發生在腹部手術後的腸梗阻,主要症狀包括噁心和嘔吐交替出現、無法經口飲食、腹部脹滿、延遲排氣和排便,且可於影像學上發現腸梗阻現象,其發生率介於10%至30%[1];術後腸梗阻將會延緩患者康復,增加手術後併發症發生率並延長住院時間、增加30天內的再入院率,更會造成醫療成本增加及患者的經濟負擔[2, 3]。
術後腸梗阻的發生分為三個階段:1.初始階段與交感神經系統有關,因腸胃蠕動主要由副交感神經活化,皮膚切口引起腎上腺素分泌及交感神經活動增加,抑制腸胃蠕動,導致急性腸道麻痺;2.第二階段始於手術操作後3-4小時,通過發炎介質進行調節,使得分佈在腸道的巨噬細胞活化,巨噬細胞釋放的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通過直接抑制平滑肌收縮導致腸道蠕動減緩;3.最後,第三階段則是副交感神經活化,副交感神經活化可改善腸梗阻[1, 3]。
西醫治療術後腸梗阻從術前預防開始,包括在可能的情況下使用腹腔鏡等微創技術、使用胸腔外硬膜外麻醉以阻斷交感神經輸出,並在術後盡量減少鴉片類藥物(Nacrotis)使用;術後初始治療則包括插入鼻胃管以緩解壓力,監測尿量,並使用靜脈輸液改善電解質平衡,以及使用藥物治療[1-3]。目前治療術後腸梗阻更從支持性療法轉變為更積極的方法,除使用藥物治療外,藉由增強康復計劃(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跨科合作優化患者的整體護理,包括在手術前、手術期間和手術後採取一系列策略,例如提前教育患者、個人化的麻醉策略和止痛管理、減少預先禁食時間、早期進食、嚼食口香糖、鼓勵早期活動和復健等,以降低手術後併發症的風險[3]。
過去已有許多研究探討針刺治療術後腸梗阻的效果,2022年一篇綜述及薈萃分析文獻分析18個隨機對照試驗的數據,共包含1413名參與者,薈萃分析結果顯示與常規治療相比,針刺治療可顯著減少第一次排氣時間、第一次排便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此外,在遠端穴位進行治療更可顯著改善第一次排氣時間及第一次排便時間[4]。
而北京中醫藥大學於2022年發表兩篇高品質臨床試驗在JAMA Surgery (IF=16.9)[5]與EClinicalMedicine (IF=15.1)[6]。JAMA Surgery發表之Electroacupuncture vs Sham Electro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Ileus After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Colorectal Cancer-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一文[5],這項研究於2020年至2021年納入248名大腸癌術後腸梗阻患者探討進行4天電針治療之療效,研究結果顯示,在採用ERAS合併電針治療的大腸癌術後患者中,電針治療相比於假針刺組可以觀察到首次排便時間明顯縮短,且電針治療組中第一次排氣時間、半流質飲食耐受性和固體食物耐受性也明顯改善。相比之下,電針治療組的延長性腸梗阻風險更低。值得關注的是,兩組皆沒有發現嚴重的不良事件,這項研究結果提供了將電針治療作為ERAS的輔助手段,促進腸道功能康復並預防手術後延長性腸梗阻的證據。
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張清貿醫師與顏見明醫師也針對上篇文章[5]提出建議,並以Letter形式刊登於JAMA Surgery [7],張清貿醫師等人根據表2發現電針治療可縮短手術後至第一次排氣、第一次排便、能夠容忍半流質食物和固體食物的時間。由於電針治療的劑量效應針刺的劑量效應越來越受到關注。最近的研究提到,電針治療的劑量效應取決於針刺或電針治療的力度/強度、速度/頻率、以及治療時間[8, 9],因此,調節電針治療的劑量(無論是治療強度、治療持續時間還是電針的時間長度或治療天數)可能會在中長期內顯著改善患者腸蠕動的結果。在未來設計用於加速腸道運動改善的研究中,可能可以規劃增加電針治療的劑量,設計每天進行2到3次電針治療,或許可以大幅增加療效。
同一團隊也於EClinicalMedicine發表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postoperative ileus after laparoscopic elective colorectal surgery: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一文[6],顯示於2019年至2020年進行隨機單盲臨床試驗更進一步探討針刺足三里及天樞不同穴位的效果[6],該研究納入105位罹患大腸直腸癌經手術治療的患者,將病人平均隨機分配至標準西醫治療組、電針足三里合併標準西醫治療組及電針天樞合併標準西醫治療組,經連續4天治療後,電針足三里組相比電針天樞組可顯著減少首次排氣時間和首次排便時間。
目前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也於中醫會診與西醫一般外科、胃腸肝膽科合作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利用針刺及雷射針刺治療術後腸梗阻患者均獲得顯著成效,不僅可提高中醫能見度,提升民眾對於中醫信心,更為中西合療提供更多發展性。
參考資料
1. Venara A, Neunlist M, Slim K, Barbieux J, Colas PA, Hamy A, Meurette G: Postoperative ileus: Pathophysiology, incidence, and prevention. J Visc Surg 2016, 153(6):439-446.
2. Vather R, Trivedi S, Bissett I: Defining Postoperative Ileus: Results of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Global Survey. J Gastrointest Surg 2013, 17(5):962-972.
3. Bragg D, El-Sharkawy AM, Psaltis E, Maxwell-Armstrong CA, Lobo DN: Postoperative ileu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Clin Nutr 2015, 34(3):367-376.
4. Ye Z, Wei X, Feng S, Gu Q, Li J, Kuai L, Luo Y, Xi Z, Wang K, Zhou J: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ileus following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LoS One 2022, 17(7):e0271580.
5. Wang Y, Yang JW, Yan SY, Lu Y, Han JG, Pei W, Zhao JJ, Li ZK, Zhou H, Yang NN et al: Electroacupuncture vs Sham Electro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Ileus After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Colorectal Cancer: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Surg 2023, 158(1):20-27.
6. Yang JW, Shao JK, Wang Y, Liu Q, Liang JW, Yan SY, Zhou SC, Yang NN, Wang LQ, Shi GX et 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postoperative ileus after laparoscopic elective colorectal surgery: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EClinicalMedicine 2022, 49:101472.
7. Yen CM, Fu TC, Chang CM: Methods, 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s i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Electroacupuncture After Colorectal Cancer Surgery. JAMA Surg 2023, 158(9):982.
8. Yoon DE, Lee IS, Chae Y: Identifying Dose Components of Manual Acupuncture to Determine the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Chin Med 2022, 50(3):653-671.
9. Ma SX: Establishing an adequate dose of acupuncture is essential for clinical trial studies. Clin Res Trials 2020, 6(2).
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AIDDES 傳承與創新:醫學隨想] 中醫診斷學與韋伯-費希納定理 (Weber–Fechner law)
[AIDDES 傳承與創新:醫學隨想] 中醫診斷學與韋伯-費希納定理 (Weber–Fechner law)
https://tcmcmc.blogspot.com/2024/09/aiddes-weberfechner-law.html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EiGSGueoE1VwrqV7/
在中醫診斷中,特別是把脈和觀察舌頭時,可以參考韋伯-費希納定理 (Weber–Fechner law) ,韋伯-費希納定理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科學依據。該定理解釋了人類感官對刺激強度的反應,尤其在面對微妙的變化時,我們的感知能力如何遵循這一定律進行調整。
具體來說,韋伯-費希納定理 (Weber–Fechner law) 指出,當同類型的刺激作用於感官時,刺激強度的改變必須超過某個比例,感官才能察覺到這個變化。這在中醫診脈和看舌時,特別相關。中醫師需在診察時捕捉到微小但顯著的變化,這些變化只有在超過一定的閾值時才能被感知。比如,脈象的強弱、舌苔的厚薄,必須呈現足夠大的變化,才會明顯出現在診療結果中。
進一步來看,韋伯-費希納定理 (Weber–Fechner law) 則強調主觀感知和客觀刺激之間的對數Log關係,白話來說,就是必須要有超過一個Log的差距,我們才可以知道有變化。這意味著,即使客觀刺激按幾何級數增長,患者的感知反應或臨床的觀察結果卻往往是線性增加的。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中醫師需要經驗來累積對細微變化的敏銳度,因為感官的反應並非直接與刺激呈線性增長,而是依賴於對數Log的差異。這也是為什麼在辨證過程中,有時需要足夠明顯的變化,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因此,韋伯-費希納定理 (Weber–Fechner law) 不僅是心理物理學的基礎,也是中醫診斷過程中的隱性規則。無論是把脈、看舌,還是觀察病人的其他表徵,這一原理都提醒我們,對於感官信息的處理有其自然的限制,醫者必須在這樣的限制下不斷提升診療技術,敏銳地捕捉那些可能被忽略的細微變化。
有些高明的中醫醫家,通過多年累積的經驗與天賦,能夠在刺激差異不到一個 Log 的情況下,感知到微小的變化。他們能夠憑藉細微的脈象或舌頭變化,快速診斷出患者的健康狀況。然而,這種能力畢竟是天賦異稟,並非所有醫者都具備這樣的感知敏銳度。因此,在一般的中醫訓練中,重點在於幫助學生首先清楚地分辨明顯的差異,逐步培養對脈象和舌診的感知力。
這一訓練的過程,正是讓學生理解「常與不常,規與不規」的道理。醫者必須首先掌握健康的「常態」,也就是脈象、舌頭的正常狀況,了解什麼是穩定、和諧的生理表現。隨著訓練的深入,學生將能夠分辨出「不常」的現象,亦即異常的病理表徵。只有明確知道「正常與不正常」的範疇,才能進一步掌握「規則與不規則」,進而應用於辨證論治。
https://tcmcmc.blogspot.com/2018/08/intra-rater-inter-rater.html
<內部(自己) intra-rater一致性和外部(同儕) inter-rater一致性>
中醫的訓練主要涉及到兩個層面的操作與實踐:
脈診的訓練:初學者首先需學習基本的脈象分類,如浮、沉、遲、數等,通過多次的臨床實習,掌握這些脈象在不同健康狀態下的變化。隨著經驗的積累,學生才能對更細微的變化如滑脈、濡脈、虛脈等有更精準的判斷。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求學生不斷進行實踐,從普通脈象中學習辨別異常。
舌診的訓練:舌診則涉及觀察舌質、舌苔等變化。學生需反覆觀察不同病人的舌頭顏色、形狀、苔色、苔厚等特徵,了解其與內臟病理變化的對應關係。與脈診一樣,舌診訓練的重點在於先掌握「常態」,再進一步感知異常變化,並將這些變化與病情聯繫起來。
這種訓練方法幫助學生逐步提高對細微變化的敏銳度。雖然一些天賦異稟的醫家可以憑直覺診斷出微小的變化,但大多數醫者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先了解規律,進而察覺規律中的不規則,這樣才能在臨床中做到「治未病」與「治病求本」。
中醫診斷學的舌脈診研究進步與未來展望
近年來,隨著中醫診斷學的發展,脈診與舌診研究逐漸結合現代科技,取得了顯著進展。例如,現代科技可以利用脈診儀等設備來量化脈象變化,從客觀的數據角度進行記錄和分析,這為中醫診斷提供了更科學的依據。舌診也應用數位影像技術,通過攝影與影像分析,將舌質、舌苔的細微變化數據化,並與內臟功能變化進行對應研究。
未來,中醫診斷學的發展將依賴於更多的科技創新與臨床數據結合。例如,人工智慧 AI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將能幫助醫者更快、更準確地從大量病人數據中提取分析規則,並做出個人化診斷,就是「辨證」。這將進一步提升脈診與舌診的準確性,減少診療中的個人偏差。
目前,AI深度學習技術已被嘗試應用於中醫舌脈診的研究和辨識中,但其實際應用仍然面臨許多挑戰,尚未廣泛落地。這其中一個關鍵問題在於,AI能否準確地辨別出中醫診斷中微小而關鍵的變化,特別是基於韋伯-費希納定理 (Weber–Fechner law) 中所提到的「Log的差距」。韋伯-費希納定理 (Weber–Fechner law) 指出,感知變化需要超過一個特定比例的刺激強度,同時也進一步強調感知與刺激之間的對數關係。
對於中醫的脈診和舌診,醫者依賴的是對細微變化的敏感度,例如脈象的強弱、舌苔的厚薄等,這些變化往往需要達到一定的閾值才能被感知。韋伯-費希納定理 (Weber–Fechner law) 揭示了這種感知中的「Log級別差距」,即刺激變化必須超過一定比例才能引發感知。中醫師在診脈或看舌時,依靠經驗與直覺識別出這些變化的精細差異,進行辨證論治。然後,這種傳統經驗的累積過程是漫長而主觀的,因此AI在應用於中醫診斷時,若無法有效捕捉並理解這些對數差異,將影響診斷的準確性。因此,如何讓AI「理解」這種Log差距,並在深度學習模型中模擬和學習醫者對細微變化的感知,是未來提升AI應用於中醫診斷中的一個關鍵挑戰和方向。
隨著AI技術的進步,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回過頭來探討古代醫家為何能夠達到如此敏銳的感知?他們在診脈和觀察舌象時,對哪些狀態能形成Log級別的差距感知?這可能不僅限於肉眼可見的舌苔厚薄或脈象的弦澀差異。更深層次的變化,如人體微循環的波動、口腔微生物菌群的變化,甚至心律變異係數(HRV)的細微差異、皮膚電阻反應、腦電波活動、呼吸變異率、血氧飽和度......等,這些生理現象可能與氣機的流動和轉換有著直接聯繫。在古代醫家的觀察中,這樣的「色脈層次差異」或許正是他們辨證的核心。
這樣的理解顯示出,古代醫家對於脈象與舌象的辨識,可能並非單純的局限於表面變化。他們或許更關注於氣機運行中的內部變化,這可能與現代醫家臨床實踐中的思維有所不同。現代醫家往往依賴醫學影像和儀器來檢測生理指標,更多關注於具體可見的變化,如舌苔的顏色、厚薄,或脈象的強弱,而古代醫家可能能夠感知到氣機運動的微觀層次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正是人體內部微循環的波動或氣血運行的細微變化。
氣機的流動與變化或許正是古代醫家所能感知的Log級別差距,這與我們目前對脈診與舌診的認知存在著不同的層次。這些古老的診療方法或許建立在對人體內部氣機運行的精微感知上,而非僅僅依賴於明顯的外在變化。因此,深入研究古代醫家如何通過長期實踐培養這種高度敏銳的感知能力,除了可以曾成語改善我們的診斷能力,也能為開發更為先進的AI診斷技術提供靈感,讓AI不僅能夠捕捉到表面層次的變化,還能探測到人體內部氣機的細微運動。
這也引出一個更廣泛的問題:AI是否能夠模擬和捕捉這種深層次的氣機運行變化?如果AI能夠學習和模仿古代醫家對於人體微觀變化的感知,那麼未來的AI技術在中醫診斷中的應用將遠超目前的表層分析,進而深刻改變中醫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
這樣的洞察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古代醫家如何進行精準辨證,還能為現代AI技術的應用提供新的視角。隨著AI和數據技術的進步,未來的AI或許不僅能夠捕捉到可見的表面變化,還能深入挖掘人體內部的氣機流動和微循環變化。這將使中醫診斷邁入一個數據化和AI智慧化的新階段,提升中醫診斷精確度,並將中醫診斷的科學基礎進一步推廣至全世界。
此外,隨著中醫診斷學與其他學科研究的推動,這些思維將有機會在全世界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和應用。中醫的辨證論治思維逐步融入現代醫學,為預防醫學、精準醫療及健康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視角。AI結合中醫診斷的潛力也無限擴展,讓更多患者受益於個人化醫療和更精確的健康監測,進而達到養生保健與健康促進的目的。
總體來說,中醫診斷學的未來充滿了潛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脈診與舌診這兩大診療方法將逐步實現數據化、智慧化,為更精確的臨床診療與研究奠定堅實基礎。AI技術的進步將不僅能模仿醫者的精微感知,還可能進一步突破我們對人體內部氣機運行的認知,為中醫與現代醫學的融合開啟新的篇章。
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
[AIDDES 傳承與創新:醫學隨想] 辨證論治與時間醫學
[AIDDES 傳承與創新:醫學隨想] 辨證論治與時間醫學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3oxfa1Amuf7tyKx9/
這學期我跟陽交大電機系黃聖傑老師一起開課「中醫系統晶片設計導論」課程,黃老師擅長結合中醫系統晶片設計與應用,我則補充中醫基礎概念與研究。
20240919 當天的課程黃老師提到的《奇異博士》片段中,古一法師對奇異博士手傷的處理,深刻觸動了我。古一法師說:「我並沒有治療你的手,我只是讓它回到未受傷的狀態。」這句話生動地展現了時間醫學的理念。這與我們傳統的中醫學核心思想「治未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當代醫療大多屬於「空間醫學」,即我們僅僅在一個當下的時空中,透過現有的技術手段,處理眼前的病情。然而,真正深層的療癒不應止於此,而應讓「時間」成為治療的一部分。正如《內經•靈樞‧逆順》所言:「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這句話意味著高明的醫者應當預見未來可能發生的疾病,從根本上防患於未然,這也正是時間醫學的核心思維。
現代醫學的某些突破正在接近這一古老的智慧。比如,2017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彰了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巴希(Michael Rosbash)與楊(Michael W. Young)教授,因為他們對生物時鐘(circadian rhythm)機制的研究,揭示了生理節律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生物時鐘的調節影響著人體內分泌、睡眠、免疫反應等多個系統,《內經‧陰陽應象大論》提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這段條文指出,只有在陰陽調和的情況下,身體的各項機能才能夠穩定運行,從而實現治療。
黃老師舉例的生脈散(由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具有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的功效。西醫的研究中也觀察到其在短期內有強心的效果。然而,強心的背後往往需要消耗腎精腎氣,這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亦有記載:「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髮,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腎精的過度耗損會影響人體的生命力,導致提早衰弱衰和各類慢性疾病。
生脈散雖然可以在短期內強心益氣,但這一過程可能會導致先天之腎精被過度消耗,用來補充後天元氣。偶爾使用尚可,但若長期依賴,便如同「從未來借元氣來應對現在」,這樣就會出現過度消耗腎氣的現象,最終可能造成腎精虧虛、精氣兩虧的問題。因此,我們是否可以在當下加以顧護腎陰,加入如生地、熟地等補陰藥材,來減少對腎氣的消耗?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方向。
隨著我們深入探討時間醫學的概念,逐漸發現,治療並非僅僅是當下的靜態操作,而是一個持續的動態過程。這正如《內經•素問•調經論》中強調的:「氣血以并,陰陽相傾,氣亂於衛,血逆於經,血氣離居,一實一虛。,五臟散解,無以生矣。」這表明,人體的健康狀態是氣血與陰陽的平衡。當我們辨證論治時,必須兼顧病人的過去、現在及未來的病理發展趨勢,才能達到真正的療癒效果。
因此,辨證的當下,醫者需深入了解患者過去的病因、當前的病勢,並預見未來的轉歸,這樣才能完成一個真正完整的辨證論治動態過程。正是這種對時間與病程的整體觀察,讓我們逐步觸及時間醫學的邊界。
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
[AIDDES 傳承與創新:醫學隨想]-使命的召喚
https://tcmcmc.blogspot.com/2024/09/aiddes.html
https://tmi.nycu.edu.tw/full-time-teachers/ching-mao-chang/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Bvpq3GKCrKYoYTjB/
這段文字來自得到APP上的萬維鋼專欄,他在解讀《AI時代十大生存策略》時提到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戴維·布魯克斯的觀點:人生的意義來自於「誓約」,也就是一種承諾(commitment),更是一種「使命的召喚」。布魯克斯認為,人們做某件事,並不是因為喜歡,而是因為心中有一種使命感和誓約,讓我們必須去做。有了這樣的使命感和承諾,人生便有了方向,不論面對什麼挑戰,我們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這些話深深打動了我,也讓我想起我們AIDDES Lab (自體免疫暨乾眼症客觀量測實驗室)的使命。我們的實驗室不僅僅是為了科學研究而存在,更是一個承載使命的團體。我們的存在,是為了回應一個更高的召喚。作為這個團體的一員,我這一生都致力於修格蘭氏症的研究,而這也意味著我無法迴避許多重要的問題。
我常常對實驗室的學生說,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必須面對並回答那些關鍵問題:「什麼藥物能夠有效治療修格蘭氏症?」「為什麼中藥對這種病有效?」「中藥和針灸究竟透過什麼機轉發揮療效?」「修格蘭氏症患者服用中藥後,肝功能異常是否與中藥有關?」這些問題的答案,是我們必須不斷追尋的真理。
選擇了這條研究之路,就無法逃避這些問題。這不僅僅是學術上的挑戰,更是對我們每一個人使命感的考驗。你們遲早會被問到這些問題,即使沒有人問你們,我也一定會問,而且會要求你們找到答案。
然而,我們的目標不只是為了個人的成就。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轉化成對人類福祉有幫助。我知道,有時候你們會疑惑:「為什麼我要做這件事?面對這麼多困難、打擊和失敗,我們為什麼還要堅持?」這是我們內心深處的使命,它驅使著我們不斷前行。也許今天我們還不了解,不清楚答案,但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撥雲見日,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能夠持續努力,堅定不移地追尋我們的使命。我相信,當你真正渴望去努力時,全世界都會來幫助你。我們要相信,自己的每一份努力,終將會成為推動人類健康和幸福的力量。
2024年8月26日 星期一
[榮譽獲獎] 恭喜連建閔博士生榮獲壁報論文獎
[榮譽獲獎] 恭喜連建閔博士生榮獲壁報論文獎
恭喜連建閔博士生參加2024年8月24-25日中國醫藥大學舉辦「The 13th Annual Meeting of Global University Network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tandard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202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CD-11 Traditional Medicine Modules」
榮獲壁報論文獎
張清貿老師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自體免疫暨乾眼症客觀量測實驗室
Autoimmune Disease and Dry Eye Syndrome Objective Measurements Lab (AIDDES Lab),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2024年8月4日 星期日
[專題演講] 2024第一屆全球中醫藥學術大會-大會開幕式暨針灸論壇(全球直播)-針刺風池與攢竹治療修格蘭氏症暨乾眼症-張清貿科主任
2024第一屆全球中醫藥學術大會-大會開幕式暨針灸論壇(全球直播)
大會時間:2024年9月29日(星期日)
大會地點:台北市徐州路2號〈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201大會廳〉
指導單位:衛生福利部
主辦單位:全球中醫藥醫學會聯合會 合辦單位:中華針灸醫學會
----------------
主題:針刺風池與攢竹治療修格蘭氏症暨乾眼症
Acupuncture GB20 and BL2 for Sjögren Syndrome and Dry Eye Syndrome
演講者:張清貿 Ching-Mao Chang, M.D., Ph.D.
單位:
1.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主任
Director, Division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Center for Traditional Medicine, 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Taipei, Taiwan
2.國立陽明交通中醫學系暨傳統醫藥研究所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3.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School of Medicine, College of Medicine,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4.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自體免疫暨乾眼症客觀量測實驗室
Autoimmune Disease and Dry Eye Syndrome Objective Measurements Lab (AIDDES Lab),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2024年7月21日 星期日
[張清貿醫師演唱] 人生隨意就好-金門王
[張清貿醫師演唱] 人生隨意就好-金門王
患者問我怎麼都沒有唱台語歌,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金門王的《人生隨意就好》。這首歌的開頭是「歸暝來落大雨,害我喔甲濕糊糊」,它強調的是生活中的隨性和自在,不需要太過於拘泥於細節或壓力,反而要學會看開一切,隨遇而安。這首歌鼓勵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用平常心去對待生活中的起伏,享受人生的每一刻。
《人生隨意就好》這首歌不僅僅是一首歌,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體現。希望大家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夠抽出一些時間,放慢腳步,享受生活的美好。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挑戰,都希望大家能夠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隨遇而安,隨心而行。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耐心等待和支持,期待大家的回應和鼓勵!
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
[張清貿醫師演唱] 姜育恆-驛動的心
[張清貿醫師演唱] 姜育恆-驛動的心
大家好!
很高興能夠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醫學專業知識,也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關注。最近有許多患者朋友回診時提到,我已經好久沒有在專頁上更新內容了,特別是我唱的歌曲。
三年前,我在這裡為大家唱了姜育恆的《再回首》,那段時光讓我記憶猶新。這次,我特地準備了姜育恆的另一首經典名曲《驛動的心》,希望能藉由這首歌,帶給大家一點歡樂與放鬆。
《驛動的心》這首歌講述了人們在追尋夢想與人生道路上的心路歷程,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挑戰和困難,都要堅持下去,不忘初心。希望這首歌能夠激勵大家,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困境,都能保持一顆驛動的心,勇敢前行。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耐心等待和支持,期待大家的回應和鼓勵!
休息一下,繼續出發!
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教學門診] 2024年07-12月 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中醫內科教學門診-張清貿科主任
開診地點:傳醫部第5、6診 診間編號:0060
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張清貿科主任
14:00-17:00 指導醫師
7/26(五) 中醫內科 張清貿科主任
8/16(五) 中醫內科 張清貿科主任
9/20(五) 中醫內科 張清貿科主任
10/18(五) 中醫內科 張清貿科主任
11/15(五) 中醫內科 張清貿科主任
12/20(五) 中醫內科 張清貿科主任
***[教學門診] 張清貿科主任教學門診介紹***
(感謝「乾燥症—水噹噹之喬伊斯日常」-喬伊斯分享的心得)
https://tcmcmc.blogspot.com/2020/10/TCMteachingclinic.html
本教學門診限定看診人數3人以下,將優先提供給以下疾病之初診患者掛號:
1. Sjögren syndrome/Sicca Syndrome (Dry Eye, Dry month):修格蘭氏症 /乾燥症 (口乾、眼乾)
2.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紅斑性狼瘡
3. Systemic Sclerosis:硬皮症
4. Rheumatoid arthritis:類風濕性關節炎
5. Autoimmune Rheumatic Diseases:自體免疫風濕疾病
6. Dry Eye Syndrome/Keratoconjunctivitis:乾眼症
上述初診患者有需求可以傳訊息到張醫師方FB專頁或是官方LINE掛號
若以前都未於北榮就診之外院患者,希望可以在就診教學門診時攜帶外院報告前來,這將有助於更全面了解您的病情!
2024年2月28日 星期三
[衛教演講] 2024/03/16 中華民國思樂醫之友協會 第13屆第1次會員代表大會, 專題演講:中醫西整合治療修格蘭氏症-臺北榮民總醫院傳醫部整合醫學科張清貿主任
中華民國思樂醫之友協會
第13屆第1次會員代表大會
http://www.sle.org.tw/news_detail.php?id=578
日期:2024/03/16
地點:臺北市非政府組織會館-100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8號
演講主題:
1.1400-1450 專題演講:紅斑性狼瘡治療的新方向-臺北榮民總醫院風濕免疫科陳明翰主任
2.1450-1540 專題演講:中醫西整合治療修格蘭氏症-臺北榮民總醫院傳醫部整合醫學科張清貿主任
報名方式:
填寫Google表單報名連結 => https://forms.gle/YhZr7Cpnmg1XGDpz6
報名詳情請洽思樂醫之友協會
2024年1月7日 星期日
[簡介]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傳統醫藥研究所-張清貿老師簡介
大家好,我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傳統醫藥研究所的張清貿老師,我從2018年02開始就在醫學系當兼任助理教授,參與了很多年的PBL教學,2019年08月開始在傳統醫藥研究所兼任授課,很高興有機會在今年的02月01日加入醫學院這個大家庭,專任在傳醫所。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一直秉持著同舟共濟的精神,與學生們並肩作戰。我始終相信以身作則的力量,當學生們面對難關和挑戰時,我總是鼓勵他們:「不用擔心,我們共同努力。既然我能夠做到,你們也絕對能夠克服困難。」這種堅信不疑的態度在教學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當學生在報告學術論文時遇到困難,例如因為臨床工作繁忙而無法準時準備,我總是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態對待。我會說:「沒關係,讓我們一起打開那份論文PDF,從頭到尾一同研究。畢竟,這對我們所有人都是一次新的學習經歷。」這樣做不僅能減輕學生的壓力,也能確保我們作為一個團隊,共同對學術內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透過這種共同學習的模式,我希望能夠樹立一個典範,表明在學習和追求知識的道路上,沒有什麼是我們不能共同克服的。我的目標是培養出能夠獨立思考、勇於面對挑戰的未來醫學專業人士。
我一直認為中醫需要在生活中去實踐,將它的原理與方法融入到我們的日常之中。同時,我也相信深入研究中醫,就是在探索和豐富我們的生活。因此,對我來說,生活本身就是一場不斷學習和實踐中醫的過程。這就是我常說的生活即中醫,中醫即研究,研究即生活。很多人都以為我很喜歡做研究,其實我當初做研究只是為了幫助我了解中醫完整的體系,幫助我學好中醫,進而能更好地將中醫應用於臨床診斷與治療。因此,我對自己的期許是能夠持續深化對中醫的理解和實踐,並將這種知識與經驗傳遞給學生。我希望中醫的傳承與應用可以更加的數據化與實證化,從而提高整體品質。另外,我也期待中醫能被更廣泛地認知和接受,成為促進健康與治療疾病的重要方法。我夢想中未來的醫療體系,傳統與現代醫學可以相互補充、互利共生。
最後,我希望這段影片能夠激發大家對中醫的興趣,不僅是作為一門學問,更是作為一種生活的藝術。中醫不只是治療疾病的方法,中醫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並追求身心平衡的哲學。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個古老而充滿智慧的領域,發現更多生活中的奇跡。
2024年1月6日 星期六
[診間隨語] 我相信過完年老北北一定會回診的!
[診間隨語] 我相信過完年老北北一定會回診的!
一位87歲的男性老患者,他之前因為頭暈目眩,甚至嚴重暈倒,已經接受了將近10年的中醫治療。每個月他都會定期回診。今天,在我診療完後確認了他的頭暈症狀已大大改善且沒有復發後,我囑咐他說:「最近天氣溫差大,早晚一定要保暖,然後小心不要跌倒,過年後再回診就好。」老伯伯一般都會連連點頭說:「沒問題,下個月再來看你。」
然而,這次他眼睛張大看著我說:「我感覺我時間差不多了,我不確定還能不能來,先祝你新年快樂,感謝你這麼多年來的照顧。」我一時之間愣在那邊,突然不知道該說什麼,我趕快握著患者的手,支支嗚嗚的擠出幾句話:「北北,不會啦,我都看你這麼多年了,還會看好幾年的,大家都會平安。過完年要記得回診。」
在他走出診間後,我頓時感到有點感傷,我已經盡我所能地照護他,而他的狀況也獲得了顯著的改善,病情十分穩定,甚至已經很久沒有再復發,精神狀況也好很多。然而,即使如此,我們還是面對著時間的無助。他告訴我他感覺「時間差不多了」,這讓我感到特別沉重。這樣的對話觸及了生命的脆弱性和有限性,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時刻。
我握住他的手,試圖安慰他,這不僅表明了我作為他的醫師,還顯示了我作為一個關心他的朋友。在這種情況下,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是非常重要的,老伯伯的話讓我感到無助,儘管他的健康狀況可能已經穩定,但他的話語揭示了他對生命本質的深刻體悟。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傾聽、理解和尊重患者的感受。我的鼓勵和正面的話語是我能為他帶來一些安慰的方式。
我一直認為這種醫病之間的深厚聯繫和相互理解是醫療職業中非常珍貴的一部分。在照顧年長患者時,我總是記得,除了身體健康之外,他們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也同樣重要。
我相信過完年老北北一定會回診的!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教學門診] 2024年01-06月 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教學門診
2024年01-06月 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教學門診
開診地點:傳醫部第5、6診 診間編號:0060
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整合醫學科張清貿科主任
|
09:00-12:00 |
14:00-17:00 |
指導醫師 |
1/26(五) |
|
中醫內科 |
張清貿科主任 |
2/23(五) |
|
中醫內科 |
張清貿科主任 |
3/29(五) |
|
中醫內科 |
張清貿科主任 |
4/26(五) |
|
中醫內科 |
張清貿科主任 |
5/31(五) |
|
中醫內科 |
張清貿科主任 |
6/28(五) |
|
中醫內科 |
張清貿科主任 |
***[教學門診] 張清貿科主任教學門診介紹***
https://tcmcmc.blogspot.com/2020/10/TCMteachingclinic.html
本教學門診限定看診人數3人以下,將優先提供給以下疾病之初診患者掛號:
1.
Sjögren syndrome/Sicca
Syndrome (Dry Eye, Dry month):修格蘭氏症 /乾燥症 (口乾、眼乾)
2.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紅斑性狼瘡
3.
Systemic Sclerosis:硬皮症
4.
Rheumatoid arthritis:類風濕性關節炎
5.
Autoimmune Rheumatic
Diseases:自體免疫風濕疾病
6.
Dry Eye
Syndrome/Keratoconjunctivitis:乾眼症
上述初診患者有需求可以提前至本部掛號櫃台掛號,或是利用02-2875-7453 #302電話掛號。
若以前都未於北榮就診之外院患者,希望可以在就診教學門診時攜帶外院報告前來,這將有助於更全面了解您的病情!